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1-30 07:26 编辑
地方政府是以民为本 还是以钱为本
陈治赠 2021年1月27日
最近,有网友提供信息,称:汕尾市城区红草镇经济联合总社决定收发包给本籍农民经营的“五千亩塭”,交由外地“高科技财团”发展海水养殖。遭遇80多家现承包户(下称塭户)的强烈反对,矛盾尖锐,触发出许多是是非非。2020年11月13日,塭户联名並依法依规推举代表上访,分别向红草镇政府、市城区政府、汕尾市政府呈送“请求顺延租期”,“请求撤回红草镇经济联合总社《通知》并及时协调承包事宜”的紧急报告。目前,镇政府态度坚硬,痴心不改。汕尾市政府信访局电话回复称:已交相关单位解决,解决期限2个月。结果如何尚不明确,塭户忧心忡忡。
笔者认为,红草镇府的做法,应该思量下列问题。
第一、塭户、塭工何以为生?
“五千亩塭”发包约始于1985年(或可能于1990年)。按公序良俗,由南汾、青草、晨洲、新村等四个大队(村民委员会)辖区在籍农民承包,合同约定毎5年为一(发)承包期。期满,优先由塭户续签。众多塭户、塭工,近35年来已习惯于依赖海水养殖养家糊口,一旦失去传统职业,塭户、塭工多数年龄50左右,选择新职业不容易。“高科技财团”取代老塭户,其生产方式肯定发生变化,必然对原有的配套服务实体带来致命冲击。塭户、塭工、服务实体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可能变成低保户,由纳税人供养。这对地方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第二、民间积怨如何平息?
引进“高科技财团”经营海水养殖,传统养殖业变成“高科技产业”,地方政府有政绩。而且,租金肯定增加,地方政府名利双收,弹冠相庆。但塭户、塭工、服务实体从业人员却面临失业,怒骂之声四起,影响到他们的亲戚朋友及社会公众,形成一个庞大的积怨群体。这一群体的积怨情绪靠什么来疏泄?唯一的可能就是不断上访、举报,逐级诉说自己的不幸。这对地方的形象是利还不利?
第三、鱼塭所在地的群众利益是否要遭受第二次侵害?
笔者仔细阅读塭户上呈的报告,其中涉及到“五千亩塭”的权属问题。红草镇经济联合总社是否拥有“五千亩塭”的所有权?焦点在于红草镇经济联合总社的土地来源是否合法?
“五千亩塭”的土地所有权,原属南汾、青草、晨洲、新村的农民集体。上世纪70年代初,东风(红草改称)公社大搞所谓“围海造田”,将鱼塭及相邻的低洼田“围”成水田种水稻。是否破坏生态平衡?笔者不敢揣测,但远近闻名的“青草蚶”从此基本断种则是不争的事实。“围海造田”无法种植水稻,南汾、青草、晨洲、新村农民集体所有的鱼塭及相邻的低洼田,竟然变成红草镇政府的“国有资产”,再变成红草镇经济联合总社的“物业”。
第一次伤害事过境迁,相安无事30多年也就罢了,偏偏要对群众利益再来一次的伤害。伤疤既然揭破,塭工也找到了主张权利的依据: 2018年11月8日汕尾市国土资源局征收土地预公告的内容(汕国土资﹝2018﹞510号)证实,“五千亩塭” 既不是红草镇政府的“国有资产”,也不属于红草镇经济联合总社的物业,而是属于南汾、青草、晨洲、新村农民集体的土地(详见塭工上呈的报告)。塭工反映:红草镇毎年要付还南汾、青草、晨洲、新村四个村委各数千元鱼塭租金。如果不是农民集体的土地,红草镇政府会如此心甘情愿大出血?
第四、塭户与“高科技财团”共同竞标“五千亩塭”公道吗?
按本地鱼塭投标规矩,首先要交一定比例的按金,中标者要一次性付清承包期的租金。目前,塭户承包的是由鱼塭间隔而成的“虾坵”,每个“虾坵”面积约10几亩。而现在据政府放出消息将打通所有“虾坵”,以几百亩或几仟为一个“渔塭”进行发包,对现承包户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塭户有实力单独投标。即使80多户联合,按“五千亩塭”毎年300元/亩计算,再乘以5年,“这条数大过刷桶”,就算卖儿卖女,也无法一次性付清承包期五年的租金。而“高科技财团”本身财大气粗,银行贷款比塭户占绝对优势。显而易见,让塭户与“高科技财团”共同竞标“五千亩塭”,貌似公道冠冕堂皇,实则是迫使塭户为“高科技财团”让路的阴招。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却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海产品滞销引起价值下降,多数承包塭户收入减少,当地政府本应深切关心塭户的生产,减少租金等扶持措施,及时帮助塭户共克时艰,但当地政府反而作出不当举措,侵害塭户利益。
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决胜全面小康,不能让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笔者认为,红草镇政府应遵照我党和政府的执政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继续与塭户续约,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让这片“五千亩塭”养出全面小康,养出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