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40773|回复: 0

[论汕尾] 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如何在医院落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3 16: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 年至今,笔者两度赴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参加医院管理课程的学习,三次实地考察台湾医院的人文建设与医疗志工体系,深感震撼,发心要为推动中国医院的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感谢医学人文领域的诸位专家前辈、老师们一路来所给予的各种指导与支持。


2013 年至今,我们与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袁钟教授、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耿庆山教授等连续开展了六届的广东医学人文巡回演讲,为50 多家医院、逾两万名医务人员送教上门,宣导人文理念;与多家机构合作举办过九期临床医学人文骨干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累计超过600 人次参加过为期4 天的集训。在这些年来,笔者欣喜地看到国家对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在现实中难免会遭遇“叶公好龙”式的尴尬,医院真正投入人文教育的资金不足,整体师资力量缺乏,培训课程更难成体系。结合笔者这些年的观察和实操探索,临床医学人文教育要在医院落地,离不开以下几点。


医院人文由虚到强
领导发力是关键

    临床医学人文教育要在医院落地,就要有适合落地的土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院文化。而能不能落地,医院领导是否重视并给力支持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医院文化是医院主流意识的综合反映,是被医院职工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形成本院独具风格的文化土壤将烙印着医院领导的风格、喜好。这离不开一个有人文情怀、有长远目光、还要有魄力去推进的灵魂人物,以及他所带动的人文中坚力量。这个灵魂人物,如果是医院高层,就有可能培育出“人文医院”;如果是病区、科室的负责人,甚至是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就可能培育出“人文病区”“人文科室”“人文医师”等。

以关爱医者为推手
以员工满意度撬动患者满意度

    在医院推动临床医学人文教育落地,无疑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大举措,而医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患者、医者和社会三方共赢的医疗品牌。

    由于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实施者都是医方,如果发起人在信念系统里没有把关爱医者(包括医护人员、职工、后勤、护工等)作为大家推进这一工作的内驱动力,医院倡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变成医者的对立面,人文教育就变成对员工的额外要求,这样在一开始就容易产生对抗、阻力、抱怨,即使大家迫于领导要求而勉强遵从,也会由于不情愿而导致后续执行生硬、缺乏温度或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说:“我们雇用了一个人,就意味着雇用了他的全部,我们不可能只雇用一只手,因为手的主人总是相伴而来。”也就是说,我们对待医院的职工,不能只想着他们的工作,也要想到这双手背后的这个人。要想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就必须关心这个人本身。只有一开始就以关爱医方为推手,让大家感受到院方与医方是一体的、同一阵线的, 让大家都明白“利他是最有道德的利己”,做好人文关怀,对患者好其实对自身更好,这件事情才能可持续运作下去。其实,医疗就是回应他人痛苦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以人文为基础的技术。广东省原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教授说“医疗只有技术和人文相结合才是成熟的医疗。”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把人文比喻为技术的酵母,所以一定要让每一个医者都理解人文教育是必修课,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于临床。

以改善人文场所
推进“境教”为破冰

    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院区、病区环境的美化、人文化,塑造医院疗愈空间的场所精神,看似跟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没有直接关系,却往往是我们在落地推进中的“破冰”动作。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Norberg Schulz)1979 年曾在他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人在一个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他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心智与身体)两方面的契合关系。场所精神所涉及的人的身体和心智的两个方面,与人在世间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定向和认同”相对应。定向主要是空间性的,即使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场所理论的本质在于领悟实体空间的文化涵义及人性特征。因此,对于医院这种疗愈疾病的场所,更要给予文化的涵义和符合人性需求的空间规划,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医院场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可以满足感官愉悦,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而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可以寓教于乐,这是医院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医院塑造疗愈空间场所精神的“境教”。

    值得一提的是,在病区有限的空间里,我们会推荐大家规划出一个正向表达情感的区域,设置形状可爱、色彩温馨的“许愿树”“感恩墙”等,让医者、患者及家属有情感输出的窗口,在那里许下心愿、表达感恩,特别是张贴病患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表扬信、感谢信等,让病区充溢更多的人性温暖和正能量。通过选择相应的图片、提示语、雕塑、绿植等,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环境的友好与恩宠,让医务人员有归属感,让在这里治疗的患者及家属从图片及文字提示与暗示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正能量。在这样的环境下,患者的依从性会大大增强,医护人员也更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以训练高素质人才为愿景
推动人文素养持续改善

    有了前面几点的铺垫和烘托,在医院落地推广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前面提到任何人文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一个灵魂人物的给力支持,和他所带动的中坚力量的真抓实做,如果医院想在全院大刀阔斧地铺开,我们会建议分三个层面:

    一是各功能科室推荐比较有人文素养、有讲师气质、又有意愿推动人文教育落地的“人文种子”进行“人文内训师”团队的培育;二是筛选一批对医学人文有浓厚兴趣、希望借助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提升科室文化的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进行创建“人文科室”的培育;三是开展创建“人文关怀病区”示范性标杆病区的扶持与培育。考虑到医护人员本身就比较忙,占用大家太多休息时间开展培训也不合人文,这样就要求培训课程设计可以因地制宜操作,甚至可以分解到每周“科室会”、每日交换班“早会”的碎片化时间去执行,按照有规划、常态化、可量化循序渐进地导入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实实在在推进落地。

    多训练沟通技能,如与患者与家属保持目光交流、适时微笑、握手、拍肩、出院挥手送别、一起祈祷等一系列动作和行为,简单易做却能有效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学员们通过一开始的刻意练习到一段时间后的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当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内心带着爱和觉知时,就能体验到其中的美妙。只有把技能性工具融入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与临床路径,医学人文教育才能真正落地。

以医疗志愿服务为抓手
让医学人文素养内化持久

    这里所谈的医疗志愿者服务有两种:

    一是医务人员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自愿参与卫生医疗领域相关的医务志愿服务工作,例如医疗义诊、健康宣教、疾病筛查、无偿献血、医院志愿服务等,通过没有金钱利益关系的公益行动净化内心、升华人格。

    二是借助社会公益组织、医学生团体、社工等外部力量到医院开展非专业诊疗工作的志愿服务,帮助平时工作强度较大的医护人员补充病患沟通、床前陪伴与其他人性化服务,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又可以让院外人员身临其境体验患者的病苦伤痛,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升华自我。无论是医务人员到院外做志愿服务,还是院外团体到院内做志愿服务,人们在不求回报的公益活动中都会得到心灵的净化,都是医院与社会大沟通的途径,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

尾语:细雨润无声,未来路迢迢


笔者很庆幸这些年能跟随医学人文领域的诸多前辈学习,参与探索我国临床医学人文教育在医院落地的路径,也很欣慰地看到连续六年的“人文骨干研修班”培育出多位颇有建树的人文新秀,他们回到各自的医院推动临床医学人文教育落地,相继创建多个人文关怀病区,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与表彰,取得良好效应。


医学人文不是徒有其表的“空雨衣”,也不是冠冕堂皇的空洞说教,更不是茶余饭后的闲聊,而是在坚实土地的辛勤耕耘,可以落地于医院、贯穿于临床路径,并结出丰硕的人文之果!期待中国临床医学人文走出坚实之路!


(文章刊发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20年9期,作者:杨佳鑫  作者单位: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汕尾市金银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开展新春慰问活动
[城事报料] 汕尾市云上珠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组织了一次温
[城事报料] 祝贺!青围村举行乔迁揭牌仪式
[城事报料] “翰墨书写大美湾区 凝心建设善美之城 ——
[城事报料] 渔歌文化亮相湾区舞台,展现汕尾特色教育风采
[城事报料] 汕尾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成立大会 暨电子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