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语言丰富复杂。市内居民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汉语分海陆丰福佬话(闽南方言)、客家话、白话(粤语)、占米话、军话、北方话等方言。
福佬话主要分布在汕尾市城区、海丰和陆丰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6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2%。根据其语音特点,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海陆丰各港口有6万疍家渔民讲的“瓯船话”,也属于8调型的福佬话。汕尾福佬话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泉漳片--陆海小片,其内部又可以细分为漯河片、龙津河片、沿海片三大片。
客家话即海陆客,主要分布在陆河县、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陆丰市北部山区,使用人口约5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汕尾市的客家话除“海陆客”以外,还有源于闽西的“漳州客”和“平婆客”。“漳州客”主要分布在陆河县河田镇圳口村、上护镇麻溪村及陆丰河东镇的后陂村,使用人口约1.2万人,是明代来自闽西漳州府的客家移民,“平婆话”来自漳州平和县一带,建市后只有海丰赤石镇的田心和新杏两三个自然村500多人讲这种客家话。汕尾客家话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客语--海陆片、汀州片。汕尾海陆片客语其内部又可以细分为河田小片、黄羌小片、八万小片三大片。
粤语集中分布在汕尾港和马宫港,属于疍家拖船渔民所讲的“拖船白话”,使用人口约6000人。此外,海丰赤石镇的大亨里和三角坑也有300多人讲粤语。他们来自粤西,讲的是信宜白话。汕尾粤语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高阳片、广府片。
占米话是粤方言在粤东地区深受客家话、闽南话影响的一支土语,分布于海丰县西南部,使用人口2万多人。
军话是一种跟明代卫所的军户关系密切,含有官话成分但深受客家话、闽南话、粤语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西南镇青塘村、两军村,河西镇大埔村,大安镇坎石潭村和海丰平东镇龙吟塘村五个方言岛,使用人口1万多人。汕尾军话的语言学系谱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
除以上各种方言,还有一种十分典型的非闽非客,亦闽亦客的混合方言—陆丰南塘镇的“汤沙话”,使用人口5000多人。汤沙话源于嘉庆十九年(1814)的普宁大坪客话,经过与南塘闽语二百年的频密接触,变成了所有语言结构(语音、词汇、语法)都混着来的怪现状,成了海陆丰历史上闽、客方言深度接触的活典型。
汕尾市境内除了汉语方言,还有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一畲语。它是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的畲族所讲的语言。1990年,畲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濒危语言。2000年,海丰畲语使用人口只有196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汕尾市调入许多外地干部,招来大批外省籍农民工。无论他们原籍讲何种方言,来汕尾后与海陆丰人交流只能操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这就推动了汕尾市普通话的大普及,并逐渐成为各部门、单位及公共场所重要的工作语言和交际语言;其次。又由于汕尾市与讲粤语的港澳和珠三角毗邻经贸文化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粤语在汕尾各县市的广泛应用,所以会听会讲白话的汕尾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使得新时期海陆丰地区的社会交际语言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