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3-29 17:14 编辑
有一次去医院看病,本来就是简单的毛病,医院却要我去做脑部检查,眼科检查,心肺肝脏检查,查处的结果,说我有一条血管堵塞,但没有治疗。各种检查费用6000多元,医院还“好心”:办个住院手续,住五天,可以报销70%!五天住院,又被医院收取一笔费用。出院后,天还是天,人还是人,身体还是那个身体。倒是住院五天,不但白白浪费我五天时间,还积累了一肚子委屈、窝囊气!
在一次大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无效治疗的案例有很多,比例甚至达到20%-40%,“很多药不该吃却在吃,很多治疗不需要却在做,很多手术更痛苦,却也在做。”
无效医疗是真实存在的。所谓无效治疗,是指没有解决患者医疗需求的治疗过程,这种行为实现不了治疗目的,关键是不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最终导致诊疗服务水平低下,并进一步导致无效住院,浪费医疗资源。
某地某三甲医院的无效住院为14.62%,无效住院日达到了24.88%。研究甚至发现,在另外一些城市,无效医疗占到了卫生总费用的15%-30%。
无效治疗的根源在于,国内就医是按项目付费,这导致医院和医生愿意为患者多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将收支平衡作为落脚点,进一步把指标分级到具体的科室身上,如此一来,医疗系统只考虑医保会不会超支,很难真正地从患者需求和治病角度考虑。
不考虑医疗真正的价值,而只考虑医保、医疗费,最终产生了这样本末倒置的局面。这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宗旨南辕北辙了。所以,医院是时候停止无效的治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