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4-7 10:23 编辑
拜读袁老师的诗作,不由得想起白居易所鼓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可悲的是,堂堂的诗歌大国,现在没有多少人对诗歌有兴趣的。业余时间,还有多少人在读诗写诗呢?
即使是知识分子扎堆的教师队伍,大家都围绕着备课、改作业、考试、“分数”、工资、绩效、职称、坐班、打卡、接受检查、随时待命参加志愿者团团转,精耕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还有余暇和兴趣去玩诗呢?连抬头望星空都无暇顾及,难怪现在全国1000多万名教师,再也没有产生一个教育家和诗人,真是咄咄怪事。
放在民国时代,几十万教师队伍,涌现出的教育家、诗人,一个接一个,一扎接一扎,蔡元培、陈独秀、鲁迅、陶行知、杨贤江、钟敬文……他们的名字,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
即使是小学教师叶圣陶,也一路走过来,中学、大学都教过,也成长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文学、教育遗产。
就是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也可以执教于大学,在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的同时,也创作出足以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作品,他的《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即使在他无法上讲台教书育人,无法写作,他居然可以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并取得很多专家都难以企及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