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41285|回复: 2

[论汕尾] 汕尾居民要预防痛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0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1-4-23 09:25 编辑

汕尾由于濒临海滨,海鲜与啤酒最容易让人患上痛风病。因此,汕尾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这几天痛风又隐隐发作。这次发作部位不是在脚拇指关节处,而是在左手小指头关节上。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感觉到此关节处酸痛微红了,但由于工作忙忙碌碌,没有在意,还以为通过意志力、饮食、徒步、打太极拳就可以击退这次的痛风。

心算不如天算。心力毕竟是心力,力度有限。虽然开始几天基本抑制住痛风的发病,不料几天后,也就是到了4月15日的时候,这些天,干旱让天上迟迟无云无雨,痛风却开始发起反击。不得已,只好把昂贵的日产痛风药拿出来,一粒50元,先吃两粒,痛风隐藏下来。周末有事出远门,忘记带痛风药,又喝嘌呤含量高的羊肚菌排骨汤。4月18日,痛风开始发作,小指关节处红肿发炎。如果这一天再不吃痛风药的话,准能在第二天痛风就发作。痛风一发作,那种痛苦是钻心的。

好在天无绝人之处。老矮深夜去药店买“苯溴马隆片”。好险,前脚迈进药店,药店刚要打烊。药到手后,马上吃一片。药力终究镇住风邪,第二天风邪没有发作,但也赖着不走,正与邪作“相持”之状。

昨晚回来后,继续吃药,今天红肿处基本消失,但关节处还是酸痛。看来,今晚还要继续吃药,明天也要。真的是没完没了。

自从2004年痛风首次发作以来,开始是每逢三年就发作一次,但是自去年开始,发作的周期越来越短暂。去年一年里,就发作了三次。今年是首次发作,幸亏在没有完全发作之前就用药,才勉强控制住它的发作。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顽固的慢性疾病,在饮食方面如果稍微不注意,嘌呤马上就“水涨船高”起来。一个月前,去医院体检的时候,查出嘌呤又高出正常值100个点,由于没有出现任何酸痛,就没有引起注意,也以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每天喝一斤鲜牛奶,已经把痛风控制住,所以就比较大意。

半年前,看了一本《乳品人生》的书。书中介绍说:鲜牛奶蛋白质含量丰富,又高钙,还是低嘌呤食物,对痛风患者来说,是补充蛋白质和钙的理想食品。不过,食品毕竟是食品,终究无法抑制住嘌呤“幽灵”的直窜。嘌呤一高,潜伏的痛风犹如惊蛰的惊雷一样,闻风而至;又如夏雨一样,说来就来。唉,一旦被痛风缠住了,便是没完没了的事。什么时候发作,只能由痛风说了算了。

当然,自从痛风发作以来,一些有科学知识的热心人,总是给我建议:痛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多喝水,多运动,睡眠充足,少吃含嘌呤高的食品,随身携带一些痛风药,比如苯溴马隆片,就不惧痛风发作了。这些意见都很对,也都行之有效,让我受益匪浅,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痛风的发病,根本在于肾功能的减弱,导致血液循环中的一些结晶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在关节与关节之间的缝隙里积淀下来,成为结晶石。结晶石一旦挤占关节之间的缝隙,就引起关节腔发炎发肿,让人痛得揪心。

从2004年开始到今年,已经被痛风折磨了17个年头。虽然自己是读文科,但在疾病面前,不得不迫使自己多关注生物学、医学方面的知识,关注饮食学方面的基本常识。病痛,让人重新学习,让人重新思考,让人培养一种新的意志力。从这个方面来说,也许是痛风带来的一个“好处”——诚如文革一样,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好处,就是作为反面教材。


我们还可以大力普及痛风知识,让更多的人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在痛风未发作之前,做到“未病先防”,把中医的预防疾病思想贯彻到千千万万人当中。这也应证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

2021年4月19日晚上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汕尾处处有雷锋,汕中更吹立德树人风 ——汕
[三唯论点] 弟弟的葬礼
[三唯论点] 黄旭华院士,汕尾人,一路走好
[三唯论点] 感恩母校
[三唯论点] 深汕合作必须走合并之路
[三唯论点] 大家汕尾人,流感非小可,中招有风险

发表于 2021-4-22 1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痛风有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发表于 2021-4-23 08: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亲历过痛风,脚痛红烧发热,到药店买药时药童说是痛风,拿药回家后上网查一下病状,到医院检出尿酸六百多。后来注意饮食,多喝水就没再发病,看来病从囗入是正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