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购物享实惠,供应端顺应市场出新品,新场景逛街带来更加新鲜有趣的体验……今年“五一”假期,随着“全国消费促进月”的启动,各地消费市场暖意融融。
银联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的交易金额达1.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5%,总量和日均数值均创同期新高,其中百货购物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速靠前,增长近两成;全国各大城市重点商圈人流量明显增长,北京52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近五成,多家商场实现销售额、客流双增长,广州天河路商圈客流超1000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超15%。
众所周知,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设置消费季、购物节来促进居民消费,对国民经济意义很大。消费季可以拉动内需,稳固国内经济循环;同时,需求牵引供给,消费季也能促进产业升级。
先看拉动内需层面。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外需不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另一方面,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得以凸显,巨大的消费潜力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因此,不断扩大规模的消费季,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韧性,畅通国内循环,提振发展信心。亿万消费者的“购物车”,就是中国消费升级的“基本盘”。
再看产业升级层面。消费季本身也是一次“检阅”,是一个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各商家“摸清”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正像那句“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适配,生产者也完成了自身的策略调整与产业升级,从而更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品牌面临着新机遇。而以消费季为代表的扩内需行动,既向中国企业提出了更好适配国内居民新需求的产业升级挑战,也为其提供了规模可观的应用市场与潜在需求。推动中国品牌以需求为导向,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主动升级产品,提供更高质量服务。对中国消费者和本土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双赢”。
诚然,消费火热是好事,但在这热度背后,也有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消费季的火热,人员聚集场景增多、人员流动频次加剧,一定程度上风险也会随之上升。如何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保证有序全面生产和促进消费?部分消费惠民手段需要依靠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协同参与,这在无形中也为消费者设立了一道“数字准入门槛”,如何确保“银发族”享有同等的实惠便捷?
这些问题,都需要各地和相关部门继续担当作为、创新治理水平,打出更精准、更细化的政策“组合拳”,促进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更加充分地释放消费潜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