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冬奥收藏:不光为了玩 更是为了爱
“这么多冬奥特许商品,哪些是最好的?”这是每个冬奥特许商品零售店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遭遇的“灵魂拷问”。截至2020年底,北京冬奥组委已签约特许生产商27家,推出16大类、2500余种特许商品。商品多了,要挑出自己的心头好,可不容易。
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是“冬奥特许商品上新日”。这是北京冬奥组委签约设计师,忐忑着自己的作品能否大卖的日子,也是冬奥收藏家比拼眼力,“淘宝”的日子。他们收藏冬奥,不仅为了纪念,也为了爱。
玩家成了设计师
在“特许上新日”,一位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特许经营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晒出了自己购买的“梦想未来——冰墩墩”摆件。“太喜欢了,没办法。”他说。
目前,经过北京冬奥组委批准上市的特许商品堪称琳琅满目,从徽章、钥匙扣等普通金属制品,金银条及贵金属纪念章、服装服饰,到文具、陶瓷和纪念邮品等类别。
在众多北京冬奥特许商品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到处能看到它的身影。“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但这件随机款冰墩墩摆件,重量130克左右,售卖时,外面包上不透明塑料袋。不拆开看,消费者不知道买到的是哪款冰墩墩。这也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盲盒玩法的吉祥物。
这件冬奥特许商品的设计师刘巨超,就是手办、盲盒的爱好者和玩家。他给北京冬奥的吉祥物冰墩墩设计了七种颜色的能量外壳。“冰墩墩最受欢迎的地方,就是它的外壳可以变化多端,变成运动装备。冰鞋,装备,我也赋予它可以穿不同颜色的外壳,包括镜面的金属外壳。”刘巨超说。
这个冬奥历史上的“第一次”,做工堪称复杂。刘巨超介绍道:“冰墩墩的材质,是全实心的PVC,透明外壳是ABS塑胶,透亮的颜色需要纯手工喷漆,一手拿冰墩墩,一手拿喷枪,很考验工人的水平。工厂都是让工人先喷好一百个,熟练了才能开工。”
盲盒好玩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出隐藏款。这款冰墩墩的隐藏款,身穿镜面金属颜色的冰外壳。“电镀款的成本是最高的,”刘巨超介绍,“镜面效果,里面等于多了道电镀工艺,非常难做。”
谈到这款冬奥盲盒的设计理念,刘巨超说,自己是90后,他的优势,就是了解年轻爱好者喜欢什么,“我想为年轻人设计冬奥特许商品。现在盲盒特别受年轻人喜欢,我希望我设计的特许商品能有所突破。”
难得的是,这款盲盒的设计理念,获得了冬奥组委的认可。“还是经历了一些沟通,”刘巨超说,“开始有些意见认为,盲盒是不是有点赌的性质?”
最终,冬奥组委要求在盲盒包装上,明确写出隐藏款的抽中概率。“普通款是1/6的概率,特别款是1/120的概率。在产品出厂时,我们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这个概率装箱。因为每款冰墩墩都是130克左右,靠摇和掂分量是猜不出来的。做盲盒,每个细节都要想到。”刘巨超说。
设计师得“讲”历史
冬奥特许商品,也是讲述中国冰雪故事的最好媒介之一。一套“老北京的冰上时光”系列徽章,见识了设计师的考古功力。
据了解,这套徽章共15枚,讲述了明代以来,老北京人举行冰上运动的15个故事。徽章以老北京水系地理位置进行整体设计,每枚徽章有水系的大致轮廓、标志性建筑和环境特征,展现了老北京冰上运动的历史故事。
任冬洁是这个系列徽章的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这位中央美院的毕业生,跑遍了故宫和国家图书馆,从故纸堆和讲座中寻找灵感及立意。“最开始我们出了一本绘本书,名为《老北京的冰上时光》,12个故事,想向青少年推广冰雪文化。后来,我们希望用徽章的形式,表现城市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冬奥文化。”任冬洁说。
在徽章设计过程中,任冬洁发现,还原历史故事,真是一门学问,“徽章看着不大,可设计时,不仅需要参考照片、文献,还有实物,如古代人物服饰以及地理环境,这些都是跟着水系在变化。”
这套徽章中出现的积水潭、后海、什刹海等水系,从前在冬日,也是老北京玩冰嬉的冰场。“我们会去现场看地理环境、水域特征,还原当时的场景。比如什刹海有鼓楼,创作时不能随意地想象,创造和考察需要同步进行。”任冬洁说。
在设计徽章的过程中,设计师感觉自己像是在复原一段中国的历史。任冬洁说:“比如我们绘制过去的火锅,也需要从古代记载中找到根据。包括我们用水墨宣纸卷轴作为徽章的载体,也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我们设计用磁铁徽章,吸到卷轴上,消费者拿到产品,还可以去互动,拿地图去对照,找到相应的地点,把徽章吸上去。以前不太熟悉的,水木清华,原来在这里。北大在这里,北海在那里,老北京的冰上历史,就都对应上了。”
这款凝聚了老北京冰上记忆的徽章推出后,还产生了连锁效应。“因为徽章绘制了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冰球队,清华大学的师生还找到我,说通过徽章,才了解到清华冰球队的百年历史,原来百年前清华就举办过校园比赛。感觉这段校园历史,这段百年前的冰球故事,百年后因为北京冬奥会又复苏了。”任冬洁说,“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成就感。别看之前付出再多,这一刻不再觉得是辛苦,而是应该做的。”
冬奥设计让梦成真
聊着冬奥徽章,才发现任冬洁年龄不大,却已经设计了多款奥运徽章。之前在奥运徽章收藏圈中颇受追捧的点燃冬奥奥运三问首枚章,就出自她之手。她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她还是高二学生,如今这份设计师的工作让她梦想成真。
出生于1991年的任冬洁,第一次对奥运会的印象,就是看到申奥成功时,萨马兰奇念出北京两个字后,举国沸腾的一刻。“后来我考上中央美院学设计。在校时,听老师讲如何参与奥运会设计的故事,包括如何点燃火炬;如何展现中国的科技新面貌,包括‘大脚印’烟花的设计过程。”
如今,任冬洁也成为资深奥运徽章设计者。“在我设计了奥运三问徽章后,冬奥组委安排我们设计师,去特许销售店和顾客见面。正好玲珑塔那个特许店在办徽章展。收藏家们知道是我设计的徽章,当场就找我要签名,让我也没有想到。我肯定是非常开心的。这是设计师最开心的一刻。”任冬洁说。
收藏者得是行家
当任冬洁在她设计的徽章上签下名字,这枚徽章也有了更大的升值空间。另一些冬奥收藏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手中的奥运藏品变得更有意义。
“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奥成功开始,我在北京冬奥会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都会买实寄邮封,我要用实寄封片,创造一个集邮日记,用这本日记,记录北京冬奥会从申办、筹办,再到成功举办的历程。”奥运邮品资深藏家宋宁说。
1993 年,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那一年发行的首日实寄纪念封,成了宋宁的第一个收藏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筹办到举办期间,我还在上班,也没有时间来玩实寄封,这次申冬奥成功,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用实寄封邮品,来见证北京冬奥会整个筹办历程。根据我多年的集邮经验,我希望创造一种集邮日记的方式,就是用实寄封片,来记录冬奥筹办的每一件大事。”宋宁说。
宋宁介绍,在冬奥邮票的发行上,冬奥组委和中国邮政是有一套发行计划的。“比如2015年7月31日中国申冬奥成功,就发行了一套申冬奥成功邮票,然后又陆续发行了会徽邮票、吉祥物邮票,以及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邮票。我都用实寄封片,记录了这些冬奥筹办中的大事。”宋宁说。
和普通冬奥特许商品的消费者不同,这些冬奥收藏者为了让手中的藏品成套完整、价值增加,付出的精力和艰辛程度,也呈指数级别上升。
“2008年奥运会举办的时候,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是泡在奥林匹克公园里交换奥运徽章,把204个参赛国的NOC徽章收集齐是我的目标,但即便这么拼,我也没有收齐!”奥运徽章藏家黄向文说。
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暨奥林匹克传承委员会主席吴经国先生,也是奥运文化收藏家。吴经国先生投身奥林匹克运动已有30多年,和萨马兰奇先生建立了深厚友谊。萨马兰奇先生去世前,将其毕生珍藏的16000余件奥运藏品赠与了同样热衷收藏文化的吴经国先生。
为了感念萨马兰奇先生,为了让世人对这位奥林匹克伟人的卓著贡献有一个怀念、景仰的地方,吴经国先生决心创办萨马兰奇纪念馆,将这些藏品用于文化传播和公益事业,2013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纪念馆在天津静海揭幕。
藏家必须付出心血
宋宁付出的,则是一个集邮藏家的耐心。“北京冬奥会的邮品发行方式和从前不一样,它是鼓励消费者能多跑跑不同的特许经营店。所以你在不同的店,能买到不同的邮票,可你要是不跑全这15家店,你的邮品也集不齐。”宋宁介绍。
为了集齐一套邮票,宋宁用了整整三天时间,跑遍了北京15家特许经营店。“我从最南边儿的,比如北京西站的专卖店,一直跑到北六环外苏家坨那边儿的稻香湖酒店,这个大堂那儿,它有一个专卖店。开车往返了大概得有近300公里。”
这还不算完,宋宁在3月15日上午跑完了三四家以后,下午特意跑到首钢园的2022邮局,实寄了收集到的六枚实寄封。“我应该是北京市邮寄这个实寄封最早的藏家。据我所知,还没有其他藏友,当天买,当天寄了这个实寄封,我是头一份儿。”
不过,宋宁承认,他这样的藏家,在集邮圈里也是小众。“我其实不太指望我的这些藏品能怎么升值。因为我收的是只有一套,或者顶多有两套,我肯定也不会卖,都是自己收藏,自己玩儿。我的理想,是这些实寄封,可以如实记录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时刻,那么将来北京冬奥会结束以后,我有可能会出一本书来记录、珍藏北京2022冬奥会。我玩奥运收藏的最大愿望就实现了。”宋宁说。
来源: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