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45473|回复: 1

[论汕尾]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 ——观《少年彭士禄》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7 1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截图_20210527185644.jpg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
——观《少年彭士禄》有感

黎保荣
(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肇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对于戏剧《少年彭士禄》,我接触过三次:第一次是阅读罗如洪发表在《戏剧之家》2018年第31期的《少年彭士禄》,后两次是在今年52122号晚观看了同名音乐剧的彩排与首演客观而言该剧具有如下特色

一、音乐剧的形式与内容

该剧大概有8首歌。形式上有独唱,合唱。如蔡素屏、彭士禄、姑妈、山顶阿妈、小花等人都有独唱。

内容悲歌壮歌欢歌。就悲歌而言,如蔡素屏对儿子彭士禄的不舍之歌。就壮歌而言,如蔡素屏对同志们的鼓舞之歌。就欢歌而言,如彭士禄的“潮汕处处是我家,大家把我来牵挂。姐姐送我新衣裳,哥哥教我学文化。一人任吃百家饭,户户都留我口粮,一人独占百家姓,村村祈福我沾光。千家门神来保佑,我如鱼儿得水——乐哈哈!”可谓欢声笑语。

而在表演上,可谓声情并茂,动作到位,角色选择合理,布景、灯光、音效、舞蹈等都比较搭配。

二、文史相生失事求似

“文史相生”方面,是文学与历史的相生,一句话就是共产党的大历史与彭士禄的小历史相结合

大历史而言如农民运动悔过书或自新书,共产党入狱现象,红军,苏维埃,周恩来,信仰。

小历史来说,如彭士禄的三岁丧母四岁丧父成为孤儿;共产党遗孤与群众的鱼水情;8岁和11岁两次入狱;后到香港,澳门,延安。狱中有一个传灯的细节,象征着做彭湃与共产党精神的传灯人,具有薪火相传的象征意味。与此类似,剧中不少细节都比较细腻。

孤儿不孤及其原因也值得探讨彭士禄可谓孤儿不孤,他吃百家饭长大有几十个妈妈(姑妈、山顶阿妈)和爸爸而之所以那么多农民和革命者爱护他是因为他们受过彭湃的恩以此报恩彭湃的大爱激发了农民和革命者的大爱(彭湃曾经帮助过农民,是革命者的战友或领袖)。这也是共产党的信仰与爱在起作用。

当然该剧也有虚构的地方,对于历史剧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就像郭沫若曾经认为历史剧不妨“失事求似”,换言之史实可以有出入,但是保持精神的相似性。例如该剧虚构了小花这个儿童团长和小红军,以及监狱中的教书先生。但是从历史来看,1936年祖母周凤千辛万苦找到彭士禄并且通过陈卓凡设法将他营救出狱将他带到澳门所以法庭认亲那幕戏不如改为在阿妈家里认亲一是为了剧情集中有力以免枝节过多二是表现彭士禄在血缘亲情与非血缘亲情之间的心理纠结以此探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剧本对“少年”特征的描写还是比较到位的,同时彰显了这是一位不平凡的少年。彭士禄在监狱中那场体现了他的成长(对信仰的确认,对长大的自信),出狱流浪那场体现了他生命力的顽强,尾声体现了他的坚定、乐观,体现了共产党不仅有对他的保护,也有对他的培养。

微信截图_20210527185700.jpg

、故事叙述的地方路径

剧中表现了潮汕或汕尾的事物莲花山、韩江、潮汕平原;龙津水红棉花、红场、白楼、土地庙、潮汕农村、潮汕建筑;方言。同时该剧把这些事物放置于海丰潮安汕头广州、澳门、香港延安等不同的空间里更显示出潮汕或汕尾景物的独特

地方路径与地方色彩不一样后者主要是风土人情层面的前者除此之外还突出了地方与中心的比较视野路径表明了这是一种明确的道路追求是一种与中心相对的有价值有特色的空间

四、两种革命精神

该剧体现了两种革命政治革命与科学革命),也体现了两种革命精神在此意义上该剧多次提到让彭士禄好好读书学好科学文化好建设新中国。其实读书不仅成为了一种革命道路,也暗示了潮汕人对读书的尊重。

但是我忽然想提出一种假设假如彭湃甘心做大少爷不参加革命很可能就不会有如今的彭士禄因为他即使读书可能也出国了也许不会接受国家任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革命情怀与家国情怀

总之该剧是将音乐与表演历史与文学革命与乡土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值得关注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汕尾市民网创办人周坚镇祝贺汕尾市海陆新风慈
[三唯论点] 为优秀乡贤点赞
[文化天地] 林永纯:《此情可待成追忆》
[城事报料] 【海丰人物】革命老战士:永远难忘的记忆
[图看汕尾] “贺中秋 迎国庆”翁氏书画展 海丰县城东镇推
[三唯论点] 莲花赋——莲花山祭祀百姓公,即兴作赋

发表于 2021-6-1 1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感人心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