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读者朋友问我,人到中年,财务自由,怎样富养自己?
我告诉他一句话:
“勤能养财,学能养识,善能养福,乐能养寿,动能养身,静能养心。”
所谓富养,绝非欲望的餍足,物质的奢侈。
而是养成好的习惯,使自己身心丰盈,生活美好。
这才是一个人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
勤能养财
有句古话说:“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
一个人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能逐渐摆脱贫困。
一个人手懒心散,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做,只会坐吃山空。
晚清名臣曾国藩,把“勤”字,当作兴家立业的根本。
他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家世代以此为训,为家族兴旺培养了勤勉的好家风。
有一句古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受得累中累,方成富贵人。
趁年富力强时,多挣一分钱,就多一分生活的底气;多一分储蓄,就多一分选择的权利。
学能养识
《醒世恒言》中有一句话:“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一个人不学习,他的三观和认知,会变得越来越狭隘。
而当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的眼界和学识就会不断提升。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看书和不看书的人,究竟有什么区别?”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小说读多了,你会看到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后无论面对什么事,都是内心曾经体验过的桥段;
历史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被命运洪流挟裹的微小个体,世事既定有多变,往复循环;
社会学读多了,你会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都其来有自,你只是系统的一份子,轻若浮萍。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会替你,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
一个人读的书里,藏着他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及形成的思考和判断。
只有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学得越多,见识才越广。
善能养福
有一则小故事。
宋朝时期,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斌去打仗。
在顺利攻打下四川宜宾县后,曹斌的谋士对他提出烧死全城百姓,以绝后患的建议。
曹斌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下令所有士兵,不准骚扰百姓,甚至还宽待了俘虏,让愿意留下的分地开垦,想回家的便发放盘缠。
当时宜宾县的百姓无不感念其恩德,还特意在当地为他建了曹公庙来感谢他。
后来的曹斌,一路高升,官居高品,年过九旬,子孙腾达。
有一句话说:“世上一切,皆为因果。”
为人越大度,越容易得他人的心。
处事越厚道,越容易宽自己的路。
所有对他人的言行,最终都会回报在自己身上。
想要积攒好运,就要心存善;想要积攒福气,就要广结善缘。
一个人只有积德行善,运气才会越好,福报才会越深,人生也才会越顺。
乐能养寿
人这一生,苦是一天,喜也是一天;愁是一天,乐也是一天。
既然百般都是活,何不开心过。
95岁的查理芒格,在接受NBC的采访时,曾分享过自己的快乐长寿秘诀:
“不嫉妒、不怨恨、不过度消费、保护心情愉快,不纠结于内心的烦恼,跟信赖的人在一起,做该做的事,这些简单的事情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往后余生,愿你不要去伤害和折磨自己。
不跟烂人纠缠,不为小事计较。
保持一颗欢喜心,看淡一切得与失。
当你心无纠结和挂碍,就会活得轻松且自在。
动能养身
生命在于运动。
一个腾不出时间去运动的人,总会为健康付出更大的代价。
网上有一则《人生最后十年》的视频,讲述了人到晚年的不同状态。
有的人清晨早起,可以轻快地去公园跑步和遛弯;
有的人却只能整天待在医院,透过窗户看外面。
有的人每天像年轻人一样骑着自行车去看风景;有的人却只能坐在轮椅上被推着去看病。
运动和不运动,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与其老来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强身和健体。
无论生活有多忙,抽点时间去运动,无论工作多累,花点精力去锻炼。
你流过的每一滴汗水,都在塑造一个更加健康的身体。
静能养心
老子曾言:“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当你静下来时,世界才会变得明朗,内心才会感到平和。
汪曾祺曾在文章里写道,他每天早起会泡一杯茶,在家里的一对旧沙发上静坐一小时,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多年。
他说,只有把心安定下来后,才能更好地去反思和自省。
好的人生,需要静下来,时时去观照自己。
只有像一杯水一样,把自己沉淀下来,才能在一片浑浊中,守住初心。
任周遭车马喧嚣,你自有“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事忘”的淡定。
任岁月不堪回首,你自有“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的洒然。
任世事跌宕起伏,你自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勤养财,以远贫;学养识,以多闻;善养福,以转运。
乐养寿,以延年;动养身,以健体;静养心,以弃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