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1-6-12 14:26 编辑
闲聊汕尾地区“端午节”习俗(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民间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某些差异。所谓“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汕尾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的交汇区,端午节文化底蕴丰厚,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汕尾地区“端午节”主要习俗有: 祭神拜祖宗:端午节这天早上,汕尾地区民间有祭神拜祖宗的习俗,各家各户把用抹草水洒好的五月节粽、“李桃桔平果梨”五果、茶叶和银锭等祭品端到神殿(龙王庙、河溪龙神、井龙神爷等)进行祭拜,感谢天地父母和各位神灵的保佑,祈求下半年事业顺利,财丁兴旺。祭好众神灵之后,各家各户就接着在自家祠堂里祭拜家族的先人,祭品有五月节粽、米饭、鱼肉菜肴、米酒茶水、章纸、银锭等。崇恩报本,感恩先人的庇佑,表达美好愿望。 祭拜龙神 组织扒龙船:扒龙船,这是汕尾地区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习俗。汕尾地区扒龙船(舟)历史悠久,是地方民间一种传统水上体育娱乐活动项目,多是在江海河溪里并在端午节当天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的竞赛。“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文中记载的“飞龙”即是龙舟。这些龙船平时安放在陆地仓库的木架上,再搭棚架保护的。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后,各地择吉日龙船就下水,扒龙船的水手们就要开始训练,一直训练到五月初五参加比赛。 (在河溪里扒龙船)
(在大海里扒龙船)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节前要把龙船从木架上请下来,祭过龙神后,就组织人员参加训练,再准备竞渡,龙船竞渡时,沿岸围观群众人头涌涌,龙舟赛手的划水声、船上的击鼓声与岸上群众的喝采神交织在一起,群众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这一活动习俗,地方有一首流传已久的童谣《含悲蝉》里有形象的描绘。汕尾地区,祭祀龙神的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礼品,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就是“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我国自古以来有以船送瘟神的习俗,扒龙船的目的意义全国各地都大同小异,广东汕尾地区扒龙船有敬龙神与驱邪送瘟神的意义,这种活动也有驱逐“水鬼”,祈求平安的意愿。 扒龙船活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质,活跃节日气氛。不过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不适应举行聚集性的群众活动了。 挂艾抹草与菖蒲 汕尾地区民谚说:“端午插艾,男女轻健”。“健”与“艾”谐音。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把插艾草抹草和菖蒲(可用香芒代)作为一项避邪驱毒的重要内容,家家都洒扫庭除,用菖蒲、艾草抹草条和松树叶用红绳扎紧挂插于门眉、神位,或者悬于厅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挂插艾抹草与菖蒲) 艾草抹草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抹草置于家中以“避邪”,有关艾草抹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汕尾地区各家各户挂艾草抹草与菖蒲的习俗,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向往平安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汕尾地区其他端午节习俗,请看下一篇介绍。
写于6月11日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