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文旅业正逐步有序复工复产。经过建区33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来,城区的文化旅游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逐渐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首先,与民俗结合,与海洋相容,与历史交融。
汕尾市城区汇集多重优势,曾有“小香港”之称。汕尾市城区地处东南沿海,深汕高速公路与厦深铁路全线贯之,构筑了内联外通的发达交通网。
97公里绵长海岸线缔造了丰富的物产,鲍鱼、龙虾、海胆等百余种鲜美海味可满足口舌饕餮,其中“蚝文化”主题村红草镇晨洲村是广东特色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依山傍海的城区风景秀丽,人文风貌别样。
国家4A级景区凤山祖庙和铜鼎山旅游区可纵情领略“山海湖城”的独特魅力,而坎下城、关帝庙、得道庵等名胜古迹以及捷胜沙坑新石器文明遗址、马宫商代文化遗址则见证了城区的人文风貌。
城区更是兼具深厚的革命薪火与文化底蕴。
根植于海陆丰红色基因的城区,将革命的星火传承为厚重的“善美”底蕴,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三大文化体在此交汇碰撞,涵养了一方百姓。
修复生态与完善基础设施是城区打出的一张王牌。2020年城区投入3.35亿元资金,打造城区5个特色精品村,69个美丽宜居乡村。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完善的基础设施,硬化的路面,整齐划一的村居环境书写了汕尾市城区村居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些兢兢业业的“店小二”, 用高效便捷的办事效率营造出来的营商环境,成为城区跻身繁华都市圈的入场券。
距离香港81海里、澳门120海里,繁华的主城区被纳入深圳都市圈,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7.28亿元,宜商宜业的汕尾城区云集各路客商,打通了粤东、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