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之年,截至6月底,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如何继续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在年底前完成三年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是改革主体需要做好的“年度考题”。8月17日起,人民网特别推出“关注国企改革”系列报道,聚焦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实质性突破,改革步入深水区面临的阶段性难题,和突围攻坚的创新性举措。
“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冲锋号”吹响以来,2021年成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关键之年。
作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和改善民生福祉的“压舱石”,推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可谓意义重大。多位专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此前的经验教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要以高质量党建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还要破除权利垄断等突出问题,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同时夯实主业、强化筋骨,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手段,持续激发企业改革活力。
筑牢“根”和“魂” 加强党的领导
去年底,《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印发,规定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今年伊始,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首次提出,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其中“一个抓手”,正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可以说,筑牢“根”和“魂”,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已经成为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这是符合实际的提法。既强调在大局下行动,又倡导在治理中放开。”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坚持党的领导是国企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加快完善管资本为主的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指出,国企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要注意几个“重”,即要实现党对重大事项的前置性研究,以及重大案件和重点人士的监督控制。“特别注意提高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和要求,避免核心岗位负责人出现贪腐搞垮整个企业。”
据了解,三峡集团聚焦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全面落实“党建入章”。目前该集团及全部19家二级子企业、232家具备条件的三级子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实现应进必进。
赵锡军同时指出,要在全方位加强党的领导,在加强集体领导、推进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
由中国有色集团出资的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据介绍,近年来该公司以提质增效、扭亏脱困为重点,坚持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项目化”“共产党员工程”“党员责任区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破除“一言堂”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始于2013年的“中石油系”窝案,仅审查的一年多时间内,集团系统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共有超过40位高管干部被带走调查;广州白云农工商系列窝案同为“群贪”典型,广州市国营联合公司原总经理张新华等人涉嫌挪腾贪污国有资产甚至高达2.84多亿元;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案件,查出上百“硕鼠”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
“大老虎”伙同“小苍蝇”、“小国企”出现“重腐败”、“国家粮仓”变身“家天下”……这些损公肥私、蚕食国有资产恶行的背后,往往存在“一股独大”“一人独大”“一权独大”等问题,造成资源配置上的权力垄断。
“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集中,必然导致腐败。”李锦直言,国企改革必须重视公司化治理机制,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划分清楚。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指出,要建立、健全“权责利”相统一且边界明晰的企业制度,落实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还要理顺委托代理关系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国有企业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职责。
作为国企改革的探路者之一,中国中车于2015年通过“南北车”重组,开创了国有企业强强联合重组新模式,打造出的“复兴号”动车组成为新时代亮丽的“中国名片”。
记者了解到,自成立以来,中国中车积极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依照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从确权明责入手,正确处理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努力构建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系统梳理各治理主体职责,制定实施《党委前置把关清单》《董事会决策事项清单》《经理层经营权限清单》,让各治理主体都知道“有啥权、管啥事、负啥责”,让权力在制度下规范、在阳光下运行。
“国企改革不能成为少数人暴富的机会。一要讲程序,二要讲公开。”李锦强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在企业内部强化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防止董事会变成走形式的“举手”会议。
汤林闽还提出,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监管监督体系,形成政府监管监督和社会监督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聚焦“强筋骨”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不少企业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包袱”更轻了,“筋骨”更强了。在赵锡军看来,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认识越来越清晰。
“不能紧盯眼前的经济效益,更要立足主业,实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并通过长期投入攻克发展难点和关键点,增强自身创新力和竞争力。”赵锡军说。
成立于2016年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宝武”),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央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托管,2020年中国宝武已成为多业态、跨地域、亿吨级体量的“行业龙头”。如何从“老大”变为“强大”?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给出这样的答案:按照“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原则,深度推进专业化整合。
“十三五”期间,中国宝武年产钢从6千万吨发展到1.15亿吨,相当于每年并购整合一个千万吨级钢铁企业,通过高市场占有率推动“规模引领”。正是这股子争当“单打冠军”、夯实专业化能力、减少无序竞争的坚持,使企业迸发出更大的改革活力。
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以数字化赋能实现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和经营逐步受到重视。
“要实现资本运营效率提升、资产保值增值,首先要把资产搞清楚。” 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钱卫东向记者表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人工智能中台,可以帮助企业重塑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流程。
“特别是,通过中台建设可以将管控的关口前移,能将事后追溯变成事中管控、事前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国有企业减少资产流失风险,推动资产保值增值。”钱卫东说。
不仅是企业本身的创新,自2018年提出“以信息化助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开始,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国有资产监管也正在变得更聪明、更全面。
当前,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国资委要求,下一步要统筹推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风险防范和腐败治理、大数据体系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作用。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