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彭湃(五)
作者:戴镜兵
1913年,彭湃进入海丰中学读书。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新旧势力与新旧思想激烈搏斗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开始觉醒的时候。小学时期就关心时事,思想活跃的彭湃,如今更加关心天下大事和社会问题了。
当时,海丰新旧思想的斗争与全国各地一样,非常激烈。特别是教育界,斗争营垒更加分明。以同盟会员林晋亭老师为代表的进步派,提倡顺应潮流办新学,学习新思想、新道德;以豪绅地主陈月波为代表的保守派,则主张维持旧学制、旧道德,一切以陈规古训为依据,拼命反对进步改革措施。
彭湃思想进步,始终站在林晋亭老师一边,向保守派展开猛烈的攻击,是进步派中的一员得力干将。
海丰中学是海丰最高学府,因而也就成了新旧思想争夺的主阵地。以陈月波为首的土豪劣绅,千方百计地阻挠新思想在海丰传播。《陆安日报》是进步派宣传新思想、新道德的喉舌。为了破坏进步书刊的发行,控制新思潮的传播,陈月波等人利用各种政治手段,对该杂志社施加压力,致使《陆安日报》一度停刊。除了迫使报刊停刊,陈月波等人利用权势,把一些顽固老学究安插进海丰中学任教师,一方面排斥进步教师;一方面用封建道德思想教育学生。
这些逆潮流的的做法,引起了海丰中学师生的普遍不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彭湃和进步学生们一起,在林晋亭等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择师运动"。
进步学生们把平日里向他们专门传播封建道德、对抗新思想、新思潮的老朽们的姓名罗列出来,称其为不受欢迎的教师,请他们尽快离开学校。
豪绅地主当然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利用威迫利诱等手段,想从中化解矛盾,但是,他们的阴谋诡计一个个被识破,那些被陈月波等人安插进海丰中学的老顽固、老学究们只好滚出校门。
"择师运动"后,民主革命思想在海丰中学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海丰中学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追求进步、探索真理、渴求新知识、新文化的新风气。
彭湃经常同进步同学陈复、陈国光、郑志云、陈魁亚、林甦、余创之、林铁史等一起,到学校后面的五坡岭方饭亭去瞻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石像,朗诵刻在石碑上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用,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接着他们又会背诵文天祥的《正气歌》,以抒发他们爱国爱民族,绝不屈膝投降,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浩然正气。这群志同道合的同学,除了表达他们的豪言壮志之外,还经常议论社会的弊端、畅谈国家大事。不久,彭湃和陈复、陈魁亚、郑志云、林甦等组织了海丰中学第一个进步学生组织,取名"群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