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红草镇晨洲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蚝业,为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一扇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汕尾日报记者  施辰亮  摄 日前,我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粤东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三连冠”的好消息传来,全市人民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激发起接续奋斗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动力。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别是2020年吹响“奋战三大行动,奋进靓丽明珠”的号角以来,以将汕尾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地为目标,狠抓“三农”领域重点工作落实,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探索一条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建设未来乡村4.0的发展路径。 党建强,基层治理更优 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是一个拥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旅游滨海小村,也曾是一个省定贫困村。这几年,下埔村坚持“党建+红色”的发展模式,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为试点,以点带面打造红色引擎,示范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走进下埔村,道路洁净、古树参天、房前屋后处处见绿,村里事、村民议的乡村自治之风在这里悄然掀起。 村民张瑞然见证了下埔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心怀感恩地说:“这一切变化都源自于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示范带动,团结了我们村的人!为了下埔村的发展他们费尽心力、鞠躬尽瘁,实在不容易!” 下埔村的变化是我市以8个省定红色村为乡村振兴扛旗引路,打造一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范本的生动实践。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四个”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力,建立镇党政一把手负第一责任、驻村干部负具体责任、村“两委”负直接责任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建+乡村振兴”行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全面设立党员“责任岗”“监督岗”“先锋岗”,以党员带领村民清拆复绿工作。坚持党组织引领,强化言传身教,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凝聚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同时,我市把“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创新“民情地图”基层管理模式,以“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为原则,将农村“人、财、物、事、组织”精准化纳入“民情地图”,实现农村数字化治理,大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人心齐,乡村颜值更美 走进海丰县新望村,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但见道路整洁,果林连片。尤其是顾莲峙自然村,往里走,万木葱郁,古树成荫,溪水潺潺,村里还有功能多样的村史馆、凝聚人心的党建文化广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古树公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文化气息。该村返乡党员、农民画家王瑞高兴地说:“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我回乡创业,成为文化传承的带头人。如今,乡亲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好!”他说,以前在外打工,总觉得没有归属感。这些年,他看到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精气神很足,高颜值的家乡把他“唤”了回来。 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切实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市委书记张晓强多次召开会议,亲自部署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亲自谋划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5+2”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坚持直接到镇、村开展专项调研,现场推动工作落实。 乡风好、人心齐,就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信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作战挂图,健全乡村振兴工作制度体系,各县(市、区)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建立逐级定期排名通报制度,市对县、县对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乡村振兴工作实行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排名,通过晒成绩、比成效,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声势,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土地活,产业发展更旺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土地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体系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梅林果树葱茏,一座装饰独特的客栈点缀期间。外出乡贤彭仿营说:“这个客栈是由村民入股成立的罗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据悉,水唇镇以螺洞万亩梅园为突破口,以股份制合作开发的形式,盘活农村资金、资源、资产,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保护青山绿水,打造特色旅游,促进产业振兴发展。 同样做好土地文章的还有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村。去年以来,我市出台“5+2”农村综合改革政策,莲花村积极响应,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一年多来,通过党员带领,该村成立集体企业莲茶公司,引进莲花、仁荣等龙头企业4家,成功流转土地2180亩,村民手中的茶园原来的“小、散、乱”向现在的美丽茶园蜕变。 位于市城区红草镇西北部的晨洲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村产出的晨洲蚝以“肥、嫩、鲜、美”享誉四方。近年来,该村聚焦“八个美丽”建设,以水上蚝乡风情为主题,打造集乡村风貌展示、水上休闲娱乐、文化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公司+基地+股民”的产业模式,蚝民实现了增收,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村民养殖生蚝并做大做强的意愿越来越强,进一步擦亮蚝乡美丽乡村这块“金招牌”,使之成为集聚人气的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网红”乡村,每逢节假日前来该村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些年,我市坚持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力,以“5+2”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组合拳,大力破解农村“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生?”发展困局,推动“三农”领域各要素自由流动,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此外,我市还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坚持“钱往农村投”,做好涉农融资服务,发动外出乡贤、在汕企业等社会力量和深圳对口帮扶单位的参与支持,鼓励引进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