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11-7 00:11 编辑
探讨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的几个实际问题
陈治赠 2021年11月6日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校外各类辅导、补习班(培训班),规范校外辅导市场秩序。是时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发展新时代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呼喊日久的老大难问题。教育“双减”政策出台,关系到教育为本的百年大计。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
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基于这一特定国情,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具有现实问题的针对性、适用效力的阶段性、贯彻落实的探索性,都包含成功与失败双重因素。才有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的警示。教育“双减”政策毫不例外。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应该扩大视野,触类旁通,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循序渐进。杜绝行政强制推行,防止矫枉过正。要吸取诸如强制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孩化”国策留下痛定思痛的教训。请特别注意,教育“双减”政策是主张“双减”,而不是倡导“双免”。
二、顺果追因,正本清源,有的放矢。“读书改变命运”的过度渲染;望子女平步登天成龙成凤的浮燥情绪;世界发展一日千里,对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更新的急迫要求;应试竞争环境的无情围困;市场化、资本化的強劲冲击等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凝结成无与伦比的巨大压力,榨出了多学科、多作业、多考试的辛辣之果。五花八门、鱼目混珠的课外辅导、补习班(培训班)应运而生。还有政治中心任务常态化的叠加。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不良势态,学生如牛负重,艰难爬坡。家庭、家长,学校、老师,也被卷入不堪负荷的漩涡。 “双减”的重点不在初小。倡导小学1、2级学生不实行纸质考试值得探讨。谁都清楚,学生作业、考试是传统的继承。“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还要“活到老学到老”。一个“苦”字,反映了求学问、长知识之艰辛。作业、考试,是学生求学问、长知识的必经之路,教学效果的标杆,培养从容应对未来挑战的基础。“7岁定终身”虽然有点夸张,但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则是代代相传的古训。刚踏入校园就不用纸质考试,可能养成不求进取的惰性。教学效果和任课老师的责任也无法体现,学校只有向学生家长交白巻。
三、减轻学生的负担从减少家庭作业量开始。要让学生能抬起头、伸直腰,有发挥个性、兴趣的时间空间。宜将巩固课本知识的作业在课堂完成,减少家庭作业,缩减考试次数,学生的作业时长也就随之缩短。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家务劳动,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避免童真、天性丢失,变成暮气沉沉的书呆子。
有二个矛盾急需解决,一是多学科和课时不足与完成教学任务的交叉矛盾。二是课本与市场上各类参考资料与学生争书包的矛盾。
四、增加高中学位,敞开继续深造大门。建议决策高层明确规定:初三毕业生按考试成绩分流,70 % 读高中,30 % 读中职(3+2)。保障初三毕业生100 % 继续就读。高三毕业生按考试成绩分别就读公立或私立大学(学院)的本科、专科。支持初三、高三回炉复读。只要人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深造的机会,自然能减轻考试压力,缓解竞争气氛,破解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的困局。
五、要明确教育“双减”政策之目的是减负提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培养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园的优秀人才。同时,要相应减轻学校、老师以及家庭、家长的负担。否则,教育“双减”政策就是壁上空文。
六、不要将校内午托及下午课后延时服务捧上神坛。有资质的第三方驻校服务,新面孔开发新园地激发学生的新兴趣,减轻家庭、学校的负担,扭转校外各类补习、辅导泛滥的无序状况,当然是值得探索的新事物,但未必是教育“双减”的灵丹妙药。
1、进驻学校的第三方,有的是社会上已存在的各类私立午托班,辅导、补习班(培训班),有的是新组建的民办服务单位。校內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是校外向校內形式的转移。唯有“校內课后延时服务”才是新名词。第三方从校外入驻校内,服务方式与内容必须有新的突破,必须以减负为极终目的。如果继续沿用补课、做作业的老套路,所谓减负就是一句空话,第三方进驻学校也就多此一举。
2、第三方驻校实行校內午托和课后延时服务,是刚刚开始的尝试。无论是原有,还是新组装的第三方都需要人手,无不面临师资或管理人员缺欠的难题。向社会招聘,难免标准不一,资质良莠不齐。据初步设置,校內午托和课后延时服务,每个班各配备管理、后勤人员2名,社会就业方面立竿见影。学生中午及下午课后圈在校内,仿佛关进了“保险箱”。但能否减负提质还是未知数,仍待实践验证。如果不顾客观环境,倡导普及,一味追求形式跟风一刀切,头脑发热一窝哄,有可能将教育“双减”政策引上歧途。
3、据了解,家长及第三方的共同愿望是:校內午托和课后延时服务,要求在职老师到位配合。家长有安全感,学生有亲近感,也弥补第三方师资或管理人员的不足。问题是,多数老师已人到中年,且女性居多,回家就是家庭主妇,上有老下有小,要操心的家务太多。社会风气尚未回归到尊师重教的原点,不少老师,特别是一线任课老师,可能存在“一日平安一日福”,不想自找苦吃的心理。况且,不少学校教师编制不足,在职老师任务繁重,上课辛劳精疲力竭,尚未喘口气,还有多少精力去承受重托?学校若能承担校內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又何必烦劳第三方进驻?
4、校內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属于有偿服务。据初步设置:毎月22天,午托每生收费374元(人均17元/天,含午餐),下午校內课后延时服务每生收费352元(人均16元/天,含点心),全托收费共计726元。扣除物价上涨趋势,加上人工劳资和聘请跟班老师的补贴,第三方的营利是微乎其微。如果接受午托和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数不多,第三方入不敷出,校內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就难以维持下去。
校內服务收费,对多数家庭来说,是一笔额外负担。学生在校內的一切活动,属于现行9年义务教育范畴。校內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承担费用义务。最低限度也要按“官8(国、省、市、县四级)民2”的比例或官民各半分担服务收费。
5、学生注册就读,与学校已确立了契约关系。第三方进驻校内,是独立经营,还是与学校合作创新,两者之间的责任可能纠缠不清。学校提供了场地、设施、生源和跟班老师,校内午托和课后延时服务万一发生不良事故,遵照契约原则,学校很难摆脱责任关系。 冬、春日短,下午6时天己黑。还有春、夏、秋季气候变化无常。劳累一天的家长接“下午托”的孩子回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6、第三方驻校內实行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是落实教育“双减”政策其中一项形式,但绝非唯一的独木桥。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的环境不同,强求城乡校校全覆盖不现实。建议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严格审批第三方,划分服务地域。是进驻学校还是在校外设点?由第三方与学校协商、自主。学生是否需要校內午托和课后延时服务?午托及课后延时服务地址在校內还是校外?家长有选择的权利。
教育改革不是市场买鱼菜,不是三言两语就有结果。解决几十年沉积的某些教育弊端,切莫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图片摘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