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
查看: 19232|回复: 0

[兴趣] 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刘家富:以黄鱼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6 21: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 5日,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共有10人获此称号。其中,有一位水产科技工作者,他一生坚守一尾大黄,和团队一起,立足基层渔区,首创了大黄鱼人工大规模繁养技术,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和闽东沿海的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他就是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家富。

   面对荣誉,刘家富说“基层一线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海洋渔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们长期奋战在一线,我只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个荣誉分量很重,我总感觉我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

   刘家富出生在福建省连江县苔菉镇茭南村的一个小渔村,年少时随父亲出海捕鱼,那时他便对大黄鱼产生了兴趣。大黄鱼是中国特有的海水鱼,俗称“黄花鱼”或“黄瓜鱼”,栖息于近海中下层,自古就是东南沿海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作为东海区的“四大海产”之一,上世纪70年代后大黄鱼资源遭到破坏几近枯竭,为了恢复大黄鱼资源,刘家富从一名“捕鱼人”成为一名“养鱼者”,不顾渔区基层科研条件简陋与科研人员力量薄弱,开始投身于大黄鱼的人工繁育与资源保护工作,并致力其养殖技术研发。

   谈及大黄鱼的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攻关,刘家富表示,要想搞大黄鱼的人工繁殖,首先要构建人工繁殖的基础亲鱼群体。野生的大黄鱼栖息于近海的中下层,一旦离开水面就会死亡,特别是大黄鱼的成鱼与亲鱼,所以普通野生大黄鱼不可能构建人工繁殖的基础亲鱼群体。

   面对困境,刘家富采取了两个技术路线。一是到当时还有一些亲鱼的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在产卵季节采集正要产卵的亲鱼进行人工采卵与人工授精。然而该操作并非易事,亲鱼的产卵过程只能维持个把小时,过早提取鱼卵还不够成熟,稍迟一步鱼卵又过熟,均无法受精。通过观察与试验,刘家富及团队掌握了一定规律,从时间、地点、捕捞渔具等方面入手解决了采卵问题。受精卵经室内孵化、育苗,和2年养殖后才可作为亲鱼培育。1985年,刘家富首次育出鱼苗7000余尾;二是在浅水区采捕100-200克大小的野生大黄鱼幼鱼经保活、驯养而培育成亲鱼供作人工催产。1987年,刘家富团队利用早期驯养的野生大黄鱼培育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获得1万多粒受精卵,培育出100多尾大黄鱼鱼苗。在刘家富看来,这100多尾鱼苗是全人工繁育技术质的突破。

   大黄鱼人工繁养技术的突破,不仅拯救了大黄鱼资源,也成为振兴闽东经济带动脱贫致富的敲门砖。刘家富提到,该技术是当地的研究成果,闽东沿海地区有着适宜大黄鱼繁育、栖息生长的自然条件。在人们怀疑大黄鱼养殖开发前景之际,他提出要瞄准养殖技术开发,尽快建成事关振兴闽东的大黄鱼养殖支柱产业的目标,要形成一个产业以造福一方百姓。科研工作者的坚定信念、艰苦拼搏以及渔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试养成功、获得效益,1996年在项目区兴起了大黄鱼养殖热,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大黄鱼养殖产业化”的意见指导下,2000年闽东沿海已基本实现大黄鱼养殖产业化,至今大黄鱼产业已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产业。

   刘家富团队让大黄鱼重新回到普通百姓餐桌的愿望实现了。谈到未来的打算,刘家富说,他将针对大黄鱼产业的育苗、养殖、加工、流通等各产业链薄弱环节,根据质量安全、环保、优质、节能高效等要求,遵循高质量发展原则,对大黄鱼养殖进行完善与提升。从机制与技术创新、观念更新出发,建成独具我国特色的大黄鱼精品渔业,为增加就业与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并通过原种子一代规模化增殖放流与强有力的资源保护措施,尽快地把我国大黄鱼野生种群恢复到能维持年均12万吨捕捞量的资源量。

来源:新华网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这种单眼皮双眼皮能切换到的叫贼眼皮!别问我
[看大杂烩] 求此刻女车主的心里阴影!没准还偷着乐呢,哈
[看大杂烩] 看到他这样,我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
[休闲生活] “黄牛”代抢 诈骗频发 宫颈癌疫苗市场乱象丛
[休闲生活] 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休闲生活] 国家卫健委:12月30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