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反映,有些科长处长级别干部,别看级别不高,可“交易”起来办法更很多,甚至很难觉察。因为这些科长处长,一般是具体掌握办事实权的岗位,比较起来也更加实惠,因此对下边动歪心思走后门的人来说,也显得更加重要。那些部长司长未必能办具体事。老百姓甚至说,别看某些岗位一说就是代表国家怎么样怎么样的,其实落实到具体事,可能就是一个留着小辫子的黄毛丫头。所以,社会叫这样的事情为“小辫子专政”。觉得小辫子惹不得,不好对付。某件事情,只要小辫子(或小伙子)不高兴,你没有把他搞定,或者他(她)不高兴(可能因为失恋),你就办不成事,办不成事情,你回去就会报告,“国家”没有批准。其实说不定你就是少请了一顿饭,少送了点什么。并非言过其实,社会上的这种反映由来已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曾就社会上反映的这一社会现象与人交谈。一个北大出来的博士生曾这样说:你可别轻易批评我们35岁这拨人,都是压力所致啊!什么压力?他说,房子、车子、妻子、孩子,哪一样不需要钱哪?钱哪里来?我们没有选择啊,组织上又不多发你,自谋生路。先有了这些生活必须,才能再考虑干好工作。这些话,当然都是私下说的,因为他们毕竟都是考试进了机关的国家干部,他们毕竟都经历层层选拔宣誓效忠国家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事真的值得各级领导认真考虑了。如果任凭这种“35岁现象”蔓延下去,还怎么保证高质量的国家中枢健康运行?我们老一辈开创的优良传统作风还怎么传承下去?我们很多青年面临生活压力,这确为事实。但是为此就可以非常市侩的放弃对高尚人生的追求,确绝不是一个党和政府的机关干部的必须选择。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责任不可推卸的当然首推教育。北京大学中文系某教授概括这种现象的原因时,有一段非常精准的讲话,他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很世俗、很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加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了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