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住院的缘故,见识到护工和护士的差别。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推进,在迅速增长的护理需求和护士数量明显不足情况下,护工成为了“香饽饽”,但未获资质、责任不明、权益难保障等问题,也暴露出护工混乱管理的弊端。
护士,护工,尽管都姓护,但身份大不同,一个属于医院,一个属于第三方机构,护工通常由跟医院合作的公司派驻。由此带来的差别是,患者家属请护工,支出不菲,请一个护工每天花费要两三百元,还不能使用医保报销,确实是患者的不能承受之重。
护工,护了谁?护理费都落了谁的口袋?如果不能厘清这些问题,护工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就必然受到质疑,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解决相关难题,患者的获得感就会被剥夺,医疗改革的成果也可能被蚕食。护工屡屡被卷上风口浪尖,问题出在哪里?
标配服务与增值服务的关系。如果护工提供的服务确实是增值的,远远超过了医院提供的标配服务,患者花钱享受到了高标准的优质服务,这钱花得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上,有的患者愿意掏钱找专业人士“照顾”,以期更有尊严,这很正常。护工这个工种确有存在之必要。
问题是,在一些医院,很多本该是护士干的活,都推给护工,让患者家属掏钱请护工,护士俨然成了甩手掌柜,“除了输液、分药、测量体温,啥也不干”,这很不正常。当然,板子不能打在护士身上,而应追问医院本该提供基本的标配服务,为何偷工减料?本该善待患者,让患者享有应有的待遇,为何还让他们花钱找护工?
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的关系。正常情况是,护工提供了优质服务,收费就该高一点,但现实情况是,护工收费高,服务却跟不上。更可怕的是,护工不仅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还虐待患者,这种错位,太不正常了。病人喊了几次都不理、一有事就嫌麻烦数落病人;给不想吃饭的病人喂饭时,强行撬开病人的嘴巴,用汤勺硬塞进去……这样的护工还不算太可恶,有的护工肆无忌惮地虐待患者,患者痛苦不堪却无可奈何,这正常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