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2-1-17 22:34 编辑
中华陈氏海丰星聚堂重光三周年誌庆
陈治赠 2022年1月17日
今天上午(农历辛丑年十二月十五日),陈氏海丰星聚联谊会会长及部份顾问,敬备五牲酒礼、香烛纸宝,拜祭中华陈氏三圣:陈氏血缘远祖舜帝,陈氏肇姓始祖陈胡公、陈氏颍川始祖太丘寔公。庆贺中华陈氏海丰星聚堂重光三周年。
星聚堂位于今海丰县附城镇城南社区东笏村。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岁三月二十日(公元1888年),为纪念颍川陈氏显祖寔公之大丘庙扬威1700周年,由岁贡生陈裕珂(东笏社人),联络清同治元年钦点举人陈二南(县城夏巷人)、清光绪四年戊寅科岁贡陈光耀(县城城内人)等发起,海陆惠陈氏宗亲捐资赞助,择东笏社福地兴建。总建筑面积889.6平方米。三进五间过通梁,48柱擎顶,一门楼二天井、二附廊。堂前拜町729平方米,明池呈祥。历时3年竣工,清光绪十六年底(1890年庚寅岁)择吉入伙。正厅供奉中华陈氏三圣,左右二厅安放堂族开基祖牌位。整座建筑巍峨壮观,气度恢宏,势如五马拖车,为古邑一大胜景。
星聚堂鼎成,是陈氏学子赴考,拜请名师训导教习之所。又称陈氏家塾。
陈氏族人一年一度在此举办祭冬拜祖活动,粤闽赣三地陈氏贤达云集,盛况空前,县城东南一角,遍地轿马。星聚堂成为粤、闽、赣三地及古海丰陈氏会宗联谊中心。宗亲欢聚一堂,星光闪烁,感恩祖德,传承家训,激励后秀爱民爱国爱乡,奋发图強。
1925年3月初,星聚堂遭焚毀。1929年夏,陈炯明在香港倡导,时任海丰县长陈祖贻与其父陈月波,以及名绅陈茂才、陈春熙等,发动海丰(含现汕尾市城区、红海湾)、陆丰(含现陆河)、惠阳(含现惠州、惠东)、惠来、普宁、潮阳、潮安、揭阳(含现揭西)、五华、兴宁、紫金、河源、番禺、新丰、平远、廉江等16县陈氏宗亲捐资。
1935年初,按原址、原分金、原尺寸重建。擎柱增刻楹联15副。1937年仲夏竣工。择吉入伙。
星聚堂历尽蒼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有失观瞻。2010年秋,星聚联谊会会长陈介仁倡议按原分金、原格局、原大门面貌、原墙体陛高60公分,参照广州陈家祠建筑风格,重建星聚堂,並率先捐资300万元(加上后续添资,累计400万元),获得族人热烈响应。海陆、汕尾城区宗贤慷慨解囊,各堂族集资,共募集1000万余元。择2011年7月(辛卯年六月)吉日兴工重建。历经6年精雕细琢,2017年7月圆满竣工,盛装面世。择丁酉年十二月十六日(2018年2月1日)举行重光盛典。
星聚堂金碧辉煌,气派雄伟。集历史人文、古代建筑、民族传统、现代精华之大成。是千年古邑构建时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星聚堂在中华近现代历史中,留下永不消逝的时代亮点。其中:
清未民初,星聚堂是陈炯明率领乡亲投身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是陈炯明建立海丰同盟会、出版《海丰自治报》、举办公路讲习所等重要活动场地。海陆丰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敢死队,就是从星聚堂集结走上战场。陈炯明、邓铿领导淡水起义,陈月波、邓辚声(马官人氏)等在星聚堂召集民众,与邓伊臣携手,摧毀了满清王朝海丰县地方政权。
在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丰陈氏族人,以星聚堂为据点,追随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统治,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史绩。
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军淞沪抗击日冦(农历1931年十二月八日,史称12·8淞沪抗战),海陆籍的志士是从星聚堂的废墟上宣誓、整装,奔赴抗战前线。
1938年,钟秀南回籍组织“海丰抗日救国统率委员会”,担任主任,是在星聚堂发起、组织抗日自卫大队。
1943年大饥荒,钟秀南四出筹粮救灾,星聚堂是救灾粮的存放地和发放点之一。
陈姓,是中国历史上从未衰落的五大姓氏之一。历来位居广东第一大姓。在海外五千万的华人中,又有“陈林半天下”之称。陈氏家族,英才辈出,名垂千古。
传承祖德,弘扬家声。海丰陈氏族人决心紧跟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