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硕炫 于 2022-2-15 21:14 编辑
正月开丁日话“丁茶” 农历正月开丁日吃“丁茶”,这是汕尾地区民间流传多年的文化习俗。过了大年初一以后,各地乡村就要开始准备“开丁”的事宜了。因各地民间习俗不同,汕尾地区正月开丁从正月初七开始至正月二十,各地就陆陆续续“开丁”(丁与灯谐音),并以“泡灯茶”来互相邀请品尝,共同表达对新一年添丁发财的良好祝福。 炒“开丁茶”表达美好愿望。在汕尾地区民间,“开丁日”就要炒“开丁茶”,大部分地方集中在农历正月初十一至十六这几天进行,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当然,也有个别地方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开灯茶”,因“灯”与“丁”谐音,有的地方也叫“开丁茶”,寄寓着新的一年光明与喜庆、添丁又添财。当然有“开灯”就有“圆灯”,“圆灯”的时间一般在正月十五至正月二十。有的地方“圆灯”期间还会炒“丁茶”,俗称“圆丁茶”,预示年头至年尾平平安安,圆圆满满。 “开丁”习俗历史悠久。“开丁”习俗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元朝。据民间传说,当时,元朝统治者对汉人的行为十分警惕,害怕汉人起来反对朝廷,官府就取消了汉人的集会权利,甚至规定每十户人家只能共用一把菜刀。于是,当时社会中一些寻找共商反元大业机会的汉人们商定,哪家添了丁(即生了小孩),人们就聚到那家吃“开丁茶”,大家趁机商量反元大计。这样,通过吃“丁茶”的方式,既方便联络沟通又不引起朝廷怀疑。按当时民俗,家里添丁,无论男女,都要到祠堂里点上一盏灯,“丁茶”中的“丁”与“灯”谐音,所以“开丁节”又叫“开灯节”。 在古代,由于生产工具落后,人力的作用非常明显,前辈们对丁很重视,以前,生男孩要庆周岁,凡生男孩的家庭,要于次年正月元宵节前后在神座前焚香点烛,并点上灯笼,然后挂在礼堂或家门口,祈求多生男孩,俗称挂灯、上灯,还要邀请同宗长辈家长,亲朋好友到家中吃开丁茶(当地又称菜茶),以祝贺添丁。后来生女孩也挂灯,请亲朋好友吃开丁茶。在新一年到来之际,前辈们更期盼家中人丁兴旺,所以用开丁来寓意添丁添财,并传下了家族或者村里的开丁日。开丁日炒“丁茶”逐渐在汕尾地区民间广泛流传,后来成为地方一种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化习俗活动。 虽历经朝代更迭,汕尾地区人们吃“开丁茶”的习俗延续至今,无论家族是否有添丁都要正月择吉日举行开丁仪式,因为人们信奉“有人有天尊”的思想,人多力量大。后来人们把吃开丁茶的日子集中到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六这几天,这就成为各地人们约定俗成的“开丁日”,特别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各地很多人家都定为开丁日,因为十三日寓意一生平安大吉,在本地区有些地方就有了今天约定俗成的“开丁节”。
“丁茶”配料丰富多彩。一般用菠菜、荷兰豆、包菜、香菜、蒜苗、芹菜等青菜,香菇(冬菇)、白米豆、粉丝、海虾、瘦猪肉、鱿鱼脯、腊肠、铁脯粉等炒制而成,吃的时候加入熬好的猪骨头汤或鸡汤,撒上花生米、炒米,加点胡椒粉更美味。“丁茶”以多种青菜为主料,所以民间也叫“菜茶”。 “丁茶”的用料富有寓意。汕尾地区民间有一首《菜茶》的顺口溜:菜茶有菠菜(飞龙),读书更聪明;菜茶有豆米,别墅掂掂起;菜茶有腊肠,吃了赚大钱;菜茶有冬菇,吃了生男子;菜茶有鱿脯,吃了娶美嬷;菜茶有芹菜,吃了人勤快;菜茶有香菜,吃了会发财;菜茶炒香香,吃了嫁好翁;菜茶吃足足,美满全家福…… 吃“丁茶”有益身体健康。春节期间,人们一番大鱼大肉之后,肠道里脂肪多,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在正月十一至十六这几天吃“丁茶”,“丁茶”的主食料是多种青菜,菜的纤维多,这对于调节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身体健康是有益的。正月吃“丁茶”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味美经济方便的自助餐,热香、鲜美、微辣,随你调料,方便大批量食客享用。 汕尾地区农历正月开丁日炒“丁茶”,邻里之间互请致贺,讲好话,互祝吉祥如意,财丁两旺,充分体现人们热情、友好、融洽的气氛,表达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冀望。这种民间习俗有利于进一步融洽亲情友情、构建和谐社会! 硕炫写于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