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白象方便面约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登上热搜后,四川眉山在全省首次面向残疾人群体“三不限”定向招录公务员引发关注。帮助残疾人群体拓宽就业渠道,尤其是实现高质量就业,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大有可为。 就业是残疾人平等而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多部文件促进残疾人就业,就业情况正在向好转变。据中国残联统计,去年我国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超过860万人,但与8000多万人的总量对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究其原因,在残疾人身心素质和能力因素之外,不合理的招聘招考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无法获得在更好的平台上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机会。犹记得残疾大学生郑荣权、王香君努力通过了教师岗位笔试面试却被体检刷掉的无奈,也忘不了失明高考生昂子喻“不认命不对吗”的诘问。改变用人单位对残疾人群体能力的误解,推动招聘规则更加贴近现实需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理应作出表率。在国家统计局等政府机关开始有条件地定向招录残疾人之后,眉山等地在部分特定岗位上面向全国残疾人开展不限性别、不限专业、不限工作经历的定向招录,将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有利于在社会上发挥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示范带动作用。 或许有人要问,国家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残疾人,或者干脆定向招录残疾人,是否会矫枉过正,以至于对其他竞争者有失公平?要知道,虽然国家在《残疾人就业条例》中规定各单位残疾人职工比例不得低于1.5%,但很多企业实际上是通过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替代招聘。让招聘规则明确向残疾人群体倾斜,是将“人人皆有可能”的形式公平发展为“人人实现可能”的实质公平,填平命运带给每个人并不均匀的馈赠,打破残疾人在同等条件下仍然面临的隐性门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生的机会公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广泛的力量。 除了主动招聘,政府在拓宽残疾人就业道路方面能够发挥的引领作用还有很多。比如,要让就业信息变得更加透明,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帮助用人单位和残疾人相互匹配。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也要更加注重对用人单位的政策鼓励和观念引导,帮助招聘者理解残疾人能够胜任哪些工作、单位需要完善哪些配套设施等现实问题,尽可能消除疑虑。简言之,如果一个人符合岗位要求,社会就有必要尽可能为之提供实现价值的机会,而所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都值得尊重。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