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疗在各种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互联网提供了大众获取食疗相关知识的途径,“药食同源”将拥有更广泛的市场。因此,建立食疗管理体系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构建食疗管理目录、将食疗产品纳入医保、建立食疗评价规范、构建食疗智能化系统等。
一是构建规范的食疗管理目录。需要从食疗产品的来源、组成、功效、适应证、做法、用法、适宜人群、不宜人群、临床应用等方面建立食疗的管理目录,将食疗体系化;尤其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建立专门的慢性病食疗管理目录,最大限度发挥食疗在慢性病的日常调护中的作用。
二是将食疗产品纳入医保。在慢性病的调理过程中,已被循证证据证实确实具有疗效的且可长期食用的食疗产品,可考虑将其纳入医保范畴,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通过食疗调理疾病相较于药物来说,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是建立食疗评价规范。现有的食疗临床研究多按照药物的临床研究规范进行,但食疗具有食物的属性,其偏性小、起效慢、周期长的特性亟须建立符合食疗特性的评价规范体系,以助于更加规范地评价未来新的食疗产品。
四是构建食疗智能化系统。将现有的食疗相关证据结合人工智能,构建食疗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平台、智能化穿戴设备),以指导普通人群在应用食疗时能明确自身的体质特征、相对适宜的食疗产品及相关不宜的食疗产品,规范食疗的应用,以食疗助力全民健康。
总之,将“药食同源”作为中医药产业化的有效切入口,更大限度地发挥“药食同源”、食疗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建立食疗规范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