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助孩子运动,让个子蹭蹭长 习惯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成年后的身高要高2~3厘米。不仅如此,对0~3岁的孩子来说,运动除了能帮助长高,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有的孩子到了10个月还不会站,15个月还不会走,父母就特别着急,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其实运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孩子一点儿一点儿地去适应。 婴幼儿的运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翻身。 第二个阶段:坐、爬。 第三个阶段:从爬慢慢过渡到站和稳定地走路。 翻身阶段的辅助运动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一般可以抬头稳定1~2秒钟;3个月,可以稳定地保持抬头;6个月可以双手撑住坐一会儿;7个月可以翻身;8个月基本上可以爬行了;9~10个月,能够在看护人的辅助下站立;11个月可以稳定地站一会儿;到15个月之后,就能稳定地走路了。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差异,以上是大致情况。 6个月后进入翻身阶段,看护人可以辅助孩子每天持续性地做1~2次的四肢屈伸运动,促进小朋友大运动(指肢体、躯干的动作)的发育。 在辅助孩子运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比如,小朋友先是从仰卧慢慢到侧卧,然后是俯卧,这样自如地连贯起来。一点儿一点儿地帮助孩子动起来,这样很简单的动作就能很好地促进小朋友大运动的发育,并且改善小朋友全身的血液循环。 看护人可以在孩子做运动的同时,轻轻地用声音来提醒孩子,比如,“宝宝,我们把手举起来吧”“我们现在要伸腿啰”“我们来翻个身吧”……让孩子慢慢地找到声音跟运动的相关性。 坐、爬阶段的辅助运动 俗语说“七坐八爬”,七八个月大的孩子最好每天能够持续5~10分钟的爬行。父母要帮助孩子慢慢地适应爬行,先辅助孩子保持稳定地抬头,接着进行双上肢、双下肢的移动。 我建议父母试着用玩具或者其他的东西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孩子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 你可以把一个稍带颜色的玩具放在他的前面来吸引他,他会单手撑着,另一只手去抓你手里的玩具。通过这种引导,可以让孩子更协调地运动,“抓玩具”的动作还能够帮助小朋友的手进行精细的活动。此时,你还可以慢慢地移动手里的玩具,引导孩子主动地去追踪玩具。 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更好地锻炼孩子手、脚的协调性,以及眼睛、手的协调性。适度加强下肢的力量锻炼,能保证孩子将来养成更好的运动习惯。 在我的女儿兔兔的成长中,我特别喜欢跟她一起爬行。对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来说,爬行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形式。通过爬行,小朋友还能够更好地了解、探查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站立、行走阶段的辅助运动 10个月的孩子可以在看护人的帮助下站立;11个月基本能稳定地站立;到了15个月,可以进入稳定地走的阶段了。 为了更好地锻炼孩子走的能力,看护人可以增加运动的形式,比如吹泡泡,让宝宝去追泡泡,还可以慢慢过渡到给宝宝扔皮球,扔到1~2米之外,让宝宝自己去捡。 另外,躲猫猫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沙发后面,让孩子循着声音来找你。 等孩子习惯走路之后,你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进行蹦和跳的训练。这能够增强孩子的感觉统合(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个过程称为感觉统合)。 比如引导孩子模仿兔子跳,能够帮助孩子提高下肢运动的能力,以及手脚协调的能力。这其实也是很好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在辅助孩子走路的过程中,看护人要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此时孩子是没有安全意识的,所以孩子走路的时候,看护人一定要全程陪伴,而且要帮助孩子做好防护,防止摔伤。 另外,我建议父母在辅助孩子走路的同时,试着帮助孩子培养安全意识。比如,我女儿兔兔当时特别喜欢翻书,我就让她自己翻书,主动去找她喜欢看的图,再通过讲故事配合起来,给她上“安全课”。 长高笔记 父母在宝宝0~3岁的时候,要协助他慢慢尝试更多的运动形式。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育阶段,手脚协调、肌肉发育的情况不同,整体上会有所差异。由于家里的环境、教养方式的不同,小孩的运动开始的时间也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讲,差异只要不超过2个月,都是可以接受的。 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辅助,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开发他的运动能力,父母不用着急。 亲子时间 请父母选择一种运动项目,比如跟孩子一起爬。 再准备一个本子,在上面记录下孩子的成长,比如什么时候能抬头、坐、爬,把每天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 有的父母经常向我咨询他们孩子的情况,但是缺乏可视化的成长记录,所以我建议大家做记录,这是一本非常温馨的成长记忆。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主任医师/教授潘慧 来源:磨铁文化授权选自于畅销书《协和专家说长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