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制造强市的过程中,汕尾市所需要的庞大技术工人队伍,很大程度上要靠职业教育供给。
正值毕业季,校园招聘计划被疫情打乱,很多大专院校都婉言谢绝企业进入校园,统一改成线上招聘。线上招聘的效果比不上面对面交流,首先我们不能像在线下那样随时解答学生疑虑,再有就是企业都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几番对比下来学生也很难挑选。
往年,就业指导老师把几十上百个专业比较对口的学生集中在一间大教室里,企业去做宣讲,“基本上可以收到80%左右的简历,至少有40%以上的学生是有意向的。抛开最终的入职率不说,职业院校一直是员工补给的稳定来源,尤其是学校也希望提高就业率。
除了出台短期的激励性政策,鼓励就业群体加入制造业,还要从长期角度考虑,改革我国教育培训和就业评价体系,推进相关法律的制度性改革,这也应成为优化制造业企业营商环境的内涵。
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职业教育法时隔26年的首次修订,最大亮点之一是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汕尾市的职业教育规模目前有了很大提升,但职业教育与用工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整体上没有过关”,主要表现为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仍比较多。例如,学校设置什么专业由行政部门拍板,市场的用工需求很难直接反馈进去,导致随着用工需求的多样化、精细化,学生掌握的技能等逐渐与市场脱节。
包括一些高技能人才,并不是说从学校出来后就成了高级人才,而是需要多年的磨炼。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一般较高,但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因此毕业后短时间内就换工作是很常见的现象,他们没有在专业领域里长期发展,就不太可能成为技能型人才。
产教融合的两端是性质和运作方式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更好实施校企合作,要么转变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机制,要么使职业学校充分融入市场。
在解决“用工荒”问题上,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不要太高,职业教育更多起到专业的联合或者衔接作用。就业的源头还在于有正常的需求,比方说产业发展是正常的、兴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