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2-7-12 09:41 编辑
首先,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新起点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衔接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显示出的特征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蔡昉指出,农业强是产业兴旺的要求。农村美是基本公共服务、农村面貌建设的完善。农民富则是我们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基本路径是消除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大大减轻,但是还没有根本消除,今后十几年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窗口期。
其次,对标国家2025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以及203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人均GDP要达到一万两千六百多美元。如果把高收入国家分成三等份,中间组就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这个门槛值目前是平均GDP两千四百万美元。到2035年之前,中国总体上就处于一万两千美元到两万四千美元的发展区间,平均水平相应在这个阶段上的国家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参照标准。不仅要保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还要着眼于农村的低收入群组,促使他们的收入持续增长。把防止返贫作为一个最低标准,更积极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达到尽可能高的目标。
第三,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要让农业有合理收益,成为自立的产业。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比例提高很多,但是相对国民收入水平一直偏低,这也就意味着较多的人生产了较小份额的增加值,过高的劳动力比重决定了比较收入偏低,因此根本出路还是要转移劳动力。第一是推进城镇化,第二让农民工继续进城,进城以后变成市民。如果能够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加快劳动力转移,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支撑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扩大他们的消费。
第四,土地规模也是制约因素。劳动力无法转出,土地的流转性不够强,因此土地经营规模偏低,劳动生产率也就比较低。中国的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并不低,特别是在平原地区,基本都是用租赁的方式雇佣机械,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经营规模太小。世界银行曾把土地规模不到两公顷的农户定义为小土地所有者,中国的实际水平只相当于这个小土地所有者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小的。狭小的土地规模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在农业中不能发挥规模经济。
第五,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目前看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且城乡收入差距对整体收入差距做出了接近一半的贡献,这就意味着想要推进共同富裕,把经济系数明显缩小到0.4以下,未来应该加大再分配力度,要遵循瓦格纳定律的一般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