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之所以屡战屡败,一言以蔽之,生存力强;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胜利,也是一句话:生存力超强!我们现在也应该把我们的孩子的生存力培养放在第一位。
培养孩子的“生存力”,是教育的最大目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1世纪,开展生存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巨变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显得尤为迫切。
但在当下的中国教育实践中,生存教育缺位现象普遍,青少年“生存力”欠缺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很差,直到上了高中或大学都不会洗衣服;有的大学生因拿不到毕业证而流浪街头16年,更有甚者,因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走上绝路;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有的年轻人因为不会做饭,连吃二十几天泡面,最后只能哀求邻居资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生活秩序混乱再次提醒我们,提高青少年的“生存力”,是21世纪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下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生存其实是人的本能之一。因此,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压抑孩子的“生存力”,其次才是维护和激发孩子的“生存力”。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生存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对应食育,重点是学会做饭、做菜,认识食物的特点和由来,培养珍惜食物、珍惜粮食、珍惜他人劳动的品质。
二对应卫育,包括收拾书包、书桌、卧室,负责家庭公共区域比如客厅和厕所的卫生等。
三对应财育,培养挣钱、存钱和花钱的习惯。
四对应设计教育,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发展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对应生涯教育,通过参与父母或社区的职业现场,来获得相关职业体验和职业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