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陈治赠 2022年8月8日
学历高低,是现行体制内外、各行各业招工(招员)的第一道门槛。“读书改变命运”,是劳工家庭的夙愿,已成不可逆转之大势。劳工家庭的父母,除了要承负养家糊口的重担,还要面对子女求学、求教、求知、求职、求平安带来的巨大压力,一辈子苦不堪言。
求学:从幼儿园(约4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求学的时间长达20年。9年义务教育,减轻了劳工家庭的经济负担。小学到中学阶段(12年),却碰上乡村颓废,乡校萎靡,城镇学校学位紧张,一席难求的现状。特别是进城寻梦又无法在城镇买房的劳工家庭,为子女求学谋学位,几乎是头皮撞破,心血耗尽。求学位之艰辛,一言难尽。经济许可的家庭,在公办牌价校或私立高价校就读无所谓,绝大多数日求三餐、“脚叹嘴食”、相对贫困的家庭,子女高价就读,令不少劳工家庭不惜举债。
求教:“师道尊严”的传统,“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在今天仿佛成为言不由衷的口号。对学校、老师的尊重不足,挫伤了学校、老师施教的积极性。甚至对学校、老师防不胜防、无法避免或与学校、老师毫不相关的学生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不惜扩大化声讨。学校、老师施教如履薄冰,为求自保而不敢从严施教,或者照本宣科应付上课任务的现象突出,树德育人被动。多数“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劳工家庭,日食不昜,很难课外辅导开小灶,或检查、督促家庭自习。学生求教途径狭窄。在贫困区域生活的学生,输在求教的起跑线上。
求知: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求学问,长知识。拔苗助长的教学内容,已让师生的教、学,与循序渐进大相径庭。政治要求及社会事务又压上学校,学校行政及班任老师成了填报各类台账的报账员,普通学校仿佛变成了政治学院或社会事务所。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涉猎政治和社会知识,无可厚非。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还是培养真才实学的建设者?学生尚不成熟的智力,特别是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否容纳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应对无法预见、变化无常的社会现实?时下的学生,普遍存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感恩父母(老师、长辈)的理念淡化,啃老习以为常。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值得反思。
求职:大学毕业,距离“三十而立”只有一步之遙。学以致用或者入职高端实现“读书改变命运”夙愿者寥若晨星。大多数是“毕业等于失业”。 求职不昜,加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作崇,最终是学、用分离,父母耗尽心血,高价培养子女,为楼盘、工厂和各行业输送薪酬、福利不如“国家牌价”的劳动力,继续上一代的命运。
求平安:社会上不正之风无孔不入,学校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唯读圣贤书”的净土。社会是个大染缸,花红柳绿,五光十色。学生不论在校就读,还是踏出社会谋生,父母只求子女不要涉足歪门邪道,堂堂正正做人,平平安安成家立业。时下的年青一代,体质相对虚弱,不少已患上诸如“三高”的老年病。父母祈求子女遵循传统的生活规律,节制夜生活和不良饮食,确保身体健康。无病无痛胜发财。平平安安过日子,改变命运寄希望于孙辈,是父母最终的心愿。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