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东瑶 陈雨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理念,了解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7月7至8月7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寻兴”实践团于汕尾市新山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寻兴”实践活动。
一、 踱步于黑瓦白墙,寻新山之迹 循着稻田的方向,放眼望去,田里的稻子和墙上的黑瓦交相辉映,墙上农民因丰收而喜悦的表情正是新山村近些年来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沿着路标,我们走进红色纪念馆、农会旧址、红色文化广场。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回想当年,彭湃烈士于此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再看今日,树下孙爷欢叙天伦之乐。在石子路寻声走去,几名少年正大展身手,那麒麟头在少年的操作下展示出乘风破浪般的气势。武术馆内的挥霍双拳的叔叔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二、 奔走在乡间民居,探新山之史 为了解新山村变化的全貌,实践团成员对新山村书记吕湖泳同志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谈话中我们得知: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新山村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而这些变化用一句话概括便是“一个强化引领三大变化”。一个强化就是强化党组织,让党支部建成一个战斗堡垒。三大变化一指乡村面貌的变化;二是指产业的变化;三则是治理的变化。
此外,作为烈士家乡的新山村积极利用当地的文化优势,加大以红色旅游业引领带动现代现代服务业,坚持以“红色”带动各项特色农业,形成“红色”+“农业”、“红色”+“文旅”等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对新山村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的同时,对村民的生活也起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一张
【图为村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本村情况 摄影人:陈俊鑫】 在村民陈漫妮的家中,我们也了解到自从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以来,村里的泥泞小路变成了泊油路,原本的空地变成了村文化广场,生活环境得到了相当大改善,生活质量也提高很多。村里人渐渐喜欢在夜间散步,她也会同父母在广场上进行羽毛球等运动,最重要的是村民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村民们对乡村的发展也寄予厚望与信心。
随后,在吕书记的介绍下,我们来到了新山油占米收购商——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作为汕尾地区的大米名片,油占米米粒细长,长6.5-7mm,晶莹剔透、光滑油亮,如果把饭粒放到纸上会有油迹留下,故又被称为“油粘米”。近些年来,科技的发展与政策的支持让村民不再停留在过去“耕作者”的角色,而是担任“管理员”,与企业一同把控农作物的生长;稻田的生长更加科学、产量逐渐高升。村民的种植意愿也不断高涨,农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是时代所向。
第二张
【图为“寻兴”实践团队员实地调研米工厂 摄影人:陈俊鑫】
三、发声于文化讲堂,助新山之兴 在结束了实地调研和村民访谈活动之后,团队成员在当地举办以“喜迎二十大,共赴时代新征程”为主题的座谈会。新山村村民、当地志愿者、干部们齐聚一堂,座听实践团队有关党史学习及宪法知识的普及。
第三张
【图为实践团队员开展座谈会的现场情况 摄影人:陈俊鑫】
此次宣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了解党史,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四、乡田故里,承新山之美 在与村民的谈话中,成员们了解到本村还有一处“幸福咸茶”专门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咸茶。团队成员都是汕尾市本地人,深知其中的制作工艺及文化意义,因此成员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要传承这门技艺并将成果同村民分享。
第四张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分发自制擂茶给村民 摄影人:陈俊鑫】
咸茶的制作工具是茶槌与茶钵,制作者分别将茶叶、薄荷、苦刺子等原料放入茶钵,利用茶槌与茶钵间的摩擦将以上原料磨至膏状并倒入开水便可直接饮用。
五、回顾实践历程,述新山之获 回望新山村的乡村振兴道路,寻兴小队成员收获颇丰。团队成员与村民们相处甚好,也因该村民风淳朴而十分感动。红色革命是革命先辈给后代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而通过红色资源的优势带动整个山村脱离贫困更是时代所望。
同时,团队成员对“脱贫攻坚战必须打响打赢”这一口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只有人民幸福,国家才能真正的繁荣富强。当代青年只有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