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102|回复: 0

[汕尾] 三下乡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4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技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实际能力显得越发重要。以往中国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更倾向于待在校园学习理论知识,相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为了给学生们加强当代学生需要走出书本、学习更多关于社会实践内容的想法,让其更明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变革,并使自身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素质的大学生,学校通过“三下乡”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认识自己的不足,也让同学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现如今农村的状况,并结合发展,探究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弊,进行自我反思。

7月6日——7月10日,在这短短五天时间里,我们有过感动,有过心酸,有过无奈;我们品尝了酸甜苦辣。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懂得了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让我体会到了教育对一个村,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824111341.jpg
(图为“七里香”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义教活动的荣港小学门口服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雨菲摄)

以下是我此次“三下乡”活动中的收获和反思:

一、团队协作是团体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三下乡”活动是一个集体活动,服从队长的安排,听从队长的指挥,队员间互相协作,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这些都是每个队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会按时清点人数,任何行动都会向组长报告,绝不单独行动,这保证了每个组员的人身安全;而且我们每组都会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合作,这能有效地提高我们调研的效率。就队员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在团队协作这方面还需要再努力,在团队里我缺乏沟通交流,都是听从队长指挥,在方案上没有太多自己的意见;但当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形时,我也会主动去进行协商,最终商量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去执行,保证队内的友好和谐的氛围。

二、 在义教过程传播知识同时领悟汕尾的红色文化

7月8日上午是我们进行义教的时间。据我们了解,这里的孩子们对于文体课的参与感极少。综合各种因素,我们的义教开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让孩子感受中华汉语的魅力。在如今时代,新媒体高速发展后社会整体连接更为紧密,普通话作为一种在国内交流的基础语言,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情况看来,在海陆丰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并不理想,所以推广普通话,加强各民族间的理解与交流,是我们综合考虑之后将其定为义教的第一课的主要原因。二是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白字戏作为汕尾地区的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块民间祭祀戏剧活化石,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戏剧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近年来,这一传统剧种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出现“演艺人员待遇降低、经典表演形态和唱腔走向了无人问津”的问题。为了抹去蒙在传统文化上的尘灰,使其得以薪火相传,七里香志愿队开展了主题为“传承优秀戏曲文化,感受白字戏文化魅力”的课程,意在弘扬白字戏的魅力,拉近海丰地方戏曲艺术与青少年学生的距离。课堂上,队员们向学生介绍白字戏的由来;播放经典白字戏曲目片段,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白字戏知识,当地的学生们注目聆听并尝试模仿。相信在这节课之后,他们对白字戏会有更多的了解。三是红色故事课堂演绎。七里香志愿队将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以话剧的形式讲述黄旭华三十年隐姓埋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事迹。话剧由核潜艇极限深潜和核潜艇实验成功两部分组成,组员们不但展示了黄旭华与战士们誓死报国的忠诚和勇气,还表现出他们之间同生共死的温暖动人的感情。在最后一声“我们终于成功了!”的欢呼中,话剧落下帷幕,学生们由衷地鼓起了掌。

微信图片_20220824111329.jpg
(图为“七里香”三下乡志愿服务队队员进行义教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雨菲摄)

五天,是苦是甜都已经过去,永远留存我们心里的是我们在这次“三下乡”中收获的友谊和在这里的所思所想。“三下乡”为我的大一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我也非常希望这种能实际地帮助到孩子们的“三下乡”活动能持续地开展下去。

(通讯员李骏一)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红色文化绕心间
[汕尾资讯] 三下乡之红色文化绕心间
[汕尾资讯]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感悟稿:光阴流逝,信念未改
[汕尾资讯] 三下乡有感
[汕尾资讯] 广医携推普,七里伴香风
[汕尾资讯] 念国语,念古朴,念伟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