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8月24日电(通讯员 谢美棉)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普通话作为中华儿女的共同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关键枢纽。为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到2025年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85%的目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广东医科大学七里香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于2022年7月6日前往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开展为期3天的推普志愿活动。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立足点,以“提升普通话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为路线,以“促进红色文化交流和传承”为面,凝聚七里香之力,提升汕尾海丰人民对普通话的认同度和使用度。
践行推普,开展调研
实践队就推普调研提前做好了准备,经讨论决定实行纸质版与电子版两种问卷方式调查,将问卷的二维码印刷在扇子和纸巾上发放给居民。7月6日早晨九点,实践队携带好调研用物,搭乘公交车前往目的地。
图为实践队成员出发前往目的地调研。张晨供图
在搭乘公交车的途中,车上几位当地的老年人对实践队的活动十分感兴趣,与精通汕尾方言的实践队员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根据老人们的讲述,实践队初步了解了当地的普通话使用情况。汕尾人的语言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基本上海丰县、陆丰县、城区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是“福佬话“,为闽南语系。当地人日常生活交流基本上使用的是方言,缺乏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年纪较小的小孩和老年人不会普通话的人占有较大部分,而部分年纪稍大的小孩和中年人能听懂普通话,但是交流起来还是有点不通畅。
抵达目的地后,实践队员们分组进行调研。以掌握方言的当地成员为各个小组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到指定区域完成调研任务。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向群众发放扇子和纸巾等小礼品,同时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和知识宣传。推普活动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和赞美,小礼品更是深得群众喜爱。有一位当地商家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本地做小生意,以前基本是本地人来帮衬,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过来旅游,需要用到普通话来交流。之前没有学过普通话,现在努力通过网络平台学讲普通话,方便做生意。
图为实践队成员指导群众扫码填写问卷。胡雨菲 供图
推普教育并行,国话方言并存
7月8日,实践队来到海丰县附城镇荣港小学开展推普义教活动,分别开展了“感受国语之巧”、“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和“红色话剧课堂演绎“三个课程。实践队先让孩子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再让孩子欣赏传统戏曲文化,最后用方言和普通话演绎红色话剧。通过传统戏曲文化、话剧艺术和普通话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孩子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实践队成员的推普义教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明白学习普通话并非意味着要摒弃方言,而是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保护方言。学好普通话是为了走向更大的交流平台,而牢记方言是为了记住自己的根。
图为实践队成员开展推普义教课程。胡雨菲 供图
协力推普,乡村振兴
7月10日,实践队前往汕尾海丰县洲渚村与当地村委书记进行乡村振兴访谈。当天上午8点,实践队员们乘车进村,历经一个半小时,抵达了目的地。实践队成员针对金厢镇“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发展现状与书记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并就当地推广普通话和宣传红色文化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书记表示,“洲渚村是著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又具备有得天独厚的临海地域优势,近年来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对我们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讲好普通话,才能更好的向游客讲述汕尾的红色文化名片。”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成员步行前往当地著名红色文化景点——周恩来渡海口。实践队成员面向景点附近的商家进行推普调研,了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对当地旅游经济带来的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洲渚村书记。谢美棉 供图
通过本次活动,实践队成员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意义的了解。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提高普通话的认同度和使用度,打破语言障碍,建立交流纽带,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当代青年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