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3281|回复: 2

[论汕尾] 揭开碣石卫署旧址之谜 ——汕尾市民间考古的重大发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6 1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22-9-16 20:25 编辑


汕尾市海防历史爱国传统教育报告


    《 海防名城碣石卫》《碣石卫名将传》《碣石卫战争风云》三部曲
6f16fd8caa9fa956a778e47c29da26e.jpg 31b0b0505e6241a1f23679fc6cfb99c.jpg 30103ade5d3dada20f637176cc8ee91.jpg


碣石卫城田野调查笔记之一    发现明代碣石卫司令部旧址:



揭开碣石卫署旧址之谜
                                                                             ——汕尾市民间考古的重大发现
                                                         文:叶良方 图:温庆伟 航照:王贵



                               

       自2018年4月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海防名城碣石卫》一书后,在碣石镇民间论坛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不少热心者对照该书古文献资料有关介绍,结合现实的地理状况进行对照研究,提出了明清碣石三城范围的不少见解。除了玄武山文史顾问刘蛰、潮州韩山师范学院研究员郑守治外,尚有薛晓东、温建维、谢威宣、陈先帆、廖智凯、王文哲等。此事甚至引起北京苗国华、四川蒙世伟等将领后代的关注,发来碣石将领苗之秀、蒙应瑞等有关资料。今年春,当碣石卫志第二部《碣石卫名将传》出版后,引起了海陆丰广大文史爱好者的热烈谈论,尤其对碣石卫署所在地产生强烈的兴趣(图:新酉碣石卫署现址)。
那么,碣石卫署遗址历经600多年悠悠岁月,今天还能够勘查得出来吗?这次碣石之行,就是专门向大家报告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我们终于发现了明代碣石卫署遗址所在地。这处遗址,是一座在中国历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海防官署。它既是明代前期世袭制下碣石指挥使署,也是明代后期营兵制下的总兵府。明代初期名将花茂,曾经在这里筹划兴建海防卫城的大计;中后期名将俞大猷和侯继高等,也曾在这里召集四方人马东征潮汕,取得了歼灭倭寇的空前胜利,并在城墙巨岩上留下了“万世太平”的自豪!故此,卫署遗址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要。而且根据古籍和府县志的文献记载,这座遗址曾发生过多次震撼明朝政府的历史事件,是一座具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遗址。
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e8098fb263318fe4f49665efffc4216.png

      迄至清代初期,碣石卫城经过迁界事件,以及苗之秀筑建清代石城之后,原在城内的各姓世袭军户和当地居民,大多数进入西部的清石城生活。只留下温氏家族在这里奋斗生存。这座遗址,长期躺在废去的古卫城东南角,苍老在残垣颓瓦之中。直至雍正九年(1731年)海陆丰分县,占地面积共27225平方米的明卫署房屋,被分家后的陆丰新县作为公有款产,由先后两任知县估价拍卖。至清乾隆元年(1736),碣石卫署遗址奉命裁撤,海丰知县林寅以兼署陆丰知县身份,莅临这座遗址勘查,然后奉照上级指示文件,将这处房产估价白银二百二十两。越年,卫署遗址由新任知县王犹龙售给姚姓作为宗祠。后来,姚姓宗祠又转售给姻亲新酉温氏家族。清中期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卫署旧址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清末民初,随着人世一代又一代更替,更是无人知晓,消失在酉洞村春夏秋冬的袅袅炊烟之中,只留下荒寂的大榕树,挺立在古卫城周边和祠堂神庙附近。新中国成立初期,碣石镇政府为了发展交通事业,拆除了古卫城的城墙。因此,仅在东门崎一带留下几百米长的城墙。因此古卫署遗址逐渐退出人们关注的视线。如今,随着鼓角铮鸣的历史风云散去,在600多年的沧桑中,这里已是星光黯淡,成为酉洞的一处普通四合院民居群,悄然地隐藏在寂寞的东南城角,逐渐褪去其威加四海的风采!

                                                               二、     寻根究底见真迹,功夫不负有心人

0702f5b0bc8c0c5af72f21f30167566.jpg


       2019年新年伊始,新酉温茂欣、温庆伟等热心家乡古迹的乡贤,通过阅读《海防名城碣石卫》的有关历史记载,结合他们是当地人的有利条件,以及对当地建筑的熟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照,发现其前后两家的地理位置,竟然与书中记述的明卫署历史资料吻合,由是更增添他们对文物古迹的兴趣,遂对两家及其两侧的民居和古巷进行调查,并一一绘在图纸上。并通过闻见为先生的转达,报告在其老家发现卫署遗址的迹象。来电邀请作者等前往新酉村实地进行勘查。11月24日,我们一行从汕尾抵达碣石后,组成临时勘察小组前往调查,其中除笔者外,尚有玄武山文史顾问刘蛰、汕尾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贵,以及当地卫署研究者温茂欣、温庆伟等6人。我们乘车沿着东城墙遗址行驶,从西部人流喧嚣的繁荣闹市,来到望海楼下等民风淳朴的东部郊区,心理不由产生强烈的反差,好像时光发生逆转,我们仿佛来到秋风萧瑟的明代卫城,走入闽南建筑群曲折的古巷之中……
午刻一时,我们将车泊在温氏祖祠“在思堂”前,在祠内瞻仰温氏传统文化风采。“在思堂”大院坐北朝南,为二进二天井四合院建筑形式,始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至今已有570年的历史。是碣石最为古老的祠堂之一。我从其族谱和牌匾、碑记的简约文字中,发觉其历史人物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绝非普通的世家大族,在明清时期海防文化的熏陶下,这座祠堂获得科举功名的有文举人4名,武举人2名,贡生6名;而且还出了一个三甲武科进士、钦点蓝翎侍卫。无怪清初迁界后,其他族姓纷纷迁出卫城之际,温氏家族还能在酉洞生存繁衍,逐渐成为这里聚居的望族。

三、    众里寻她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

be0be3365fb5e6a2283f1c3b0bf1d77.png 1d2ee1468831efa8d983a90d89f39f4.jpg

        在温茂欣、温庆伟等当地爱好者的热情向导下,我们来到了他俩的老家,也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新酉村南温氏大厝和后町。这是前后两座连在一起的四合院,长度85米,面宽23米;附近范围还有十几座四合院和纵横交错的古巷。我们盘桓在里面约两个多小时,寻找古卫署的遗迹。这两座连在一起的大院,处于子午线中点军城隍庙前的东南位置,在卫城东城墙与南城墙之间,属于八卦方位的巽方位置,与西北乾方位置的古莲田同向相邻。附近的十多座四合院、古巷,所在地应属于明代经历司、知事厅、镇抚厅以及狱房、旗纛庙、谯楼等旧址,其范围长宽各约150米,面积约22500平方米;卫署和惠潮守备署建筑面积约占卫城的四分之一。如今,卫署大院围墙已大部分拆除,内有房屋六列,纵巷七条,横巷六条,四合院建筑十九座,平房两列,房、厅共约160间,町28幅。其中,明代作为卫署正堂的温氏大厝,是一座宽23米,长40米,面积920平方米的四合院。建筑格局为坐北向南,三进二天井、中厅有穿堂。后堂有一条狭长的后巷,与后町所在的明指挥使官邸前天井相连。这座大厝虽然经过修缮,但仍基本保持着卫署当年的建筑格局。我们在大厝发现了卫署的底层墙基,宽厚坚固,异于平民老百姓的居屋墙基。天井一边也存有当年粗糙的花岗岩石条。在其后座四合院(今俗称“后町”),也是一座坐北朝南长45米,宽23米,面积1035平方米的三进四合院,建筑格局为穿中堂,有五间反照。据有关资料,应是当年居住过俞大猷、侯继高等碣石卫指挥使或总兵的私邸。现“后町”正在改建为祠堂,主人从地基上挖出一些明代墙砖,拿出来给我们观看。接着我们在附近一条狭窄的巷口,发现一个只有官署建筑才有的粗大柱础石。据介绍,卫署旧址左前边的马巷,俗称马巷脚。根据《海防名城碣石卫》“时碣石卫有战马43匹,其他五所有战马30匹”的记载,这条相传至今的“马巷”名称,过去可能是通向卫署马房的一条巷道。因为,古代只有官方机构,尤其是军事机构,才能拥有便利行走的交通马匹。又据当地人传说,过去从城外经过东门城楼有一条古道,入口从城内左边民居一百米处转向,再通向卫署前面的马巷脚(图:碣石卫署现址)。
b65a002b4620ec207178c81fcf63d9e.jpg

      我们返回汕尾城区之后,参照《海防名城碣石卫》有关卫署的历史记载,结合这次据温茂欣、温庆伟的报告资料和绘图,以及实地调查的情况,对卫署的地理、方位和来龙,卫署的建筑格局和范围,卫署遗留至今的范围,卫署的人文遗迹等作了初步的考证,终于有了重大的发现:这处具有六座纵列的民间房屋,就是明代卫署及其附属机构的所在地。其中位居中间位置的大厝四合院为碣石卫署办公衙门,其后座的后町四合院就是主官的府邸。当然,这是我们此次民间考察的初步结论,还有赖于碣石广大研究者提供新的证据,更期盼市政府博物馆和考古部门对此进一步开展调查勘察。




33dfd506bbafa96df5a950816714c32.jpg
5e9bb7e4911f1621ef322dc274fcdfd.jpg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古风)“勇士号”、“机遇号”火星探险
[文化天地] 答黄山先生《对海丰明代第一位进士李实新考之
[文化天地] 汕尾市海防名将故事之一:开创碣石卫的第一代
[文化天地] 悲僧行——祭诗僧释函可
[三唯论点] 揭开碣石卫署旧址之谜 ——汕尾市民间考古
[三唯论点] 《碣石卫战事风云》第三章 清代碣石镇出征外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06: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有请此版主编:由于发布时插图发生移位,原排在第一图的“碣石卫城图”被移到最后,请将此图移到第一图,即移上此文题目下的第一位。敬谢!
 楼主| 发表于 2022-9-17 07: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又:此文第二个小标题位置,请移到中间位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