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083|回复: 0

[人物] 文化名人大营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2 23: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22-12-16 10:14 编辑


微信图片_20221216102057.jpg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年十二月八日早侵略香港,十二月二十五日港督杨暮琦在日军总司令部半岛酒店签字投降。香港沦陷后,日军封锁港九交通,实行宵禁,开始准备搜捕我爱国抗日人士。居于香港的文化人,安全受到威胁,情况危急。东江前线特委书记尹林平,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领导港九抗日游击队全力以赴,配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把八百多位滞留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从香港先后秘密运送到九龙荃湾、元朗两地,分批混在香港难民中通过大埔等地区转移到内地安全区。

抢救文化人转移内地后,在东江党政统一领导下,经过数月紧张工作,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在护送的路线中,通过原东江特委设立的各个地下党交通站派人护送,把文化名人矛盾、邹韬奋等安全转移到大后方的目的地。

一九四零年九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尹林平任政治委员,兼任第三大队、第五大队政委。一九四二年二月,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尹林平任书记,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

曾生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参与组织港九人民抗日游击队,发动香港九龙人民参加抗日游击战争,香港沦陷后参与组织抢救文化人。郑重于一九四一年任东江特委宣传部长,东江前线特委成立抢救文化人时,被调任东江前线特委副书记。在尹林平领导下,参与抢救文化人工作,协助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和海陆丰等敌后区,抽调精干队伍,挺进香港九龙地区,建立港九游击基地,成立抗日游击队。

港九抗日游击队政训室主任高揭,下设武装、组织、民运等机构,在尹林平直接领导下,指导港九各行政区秘密开展工作。港九人民抗日游击队,元朗区武装工作队,队长高生平,政治指导员李元良,副队长叶敬。据武工队负责民运工作的庄岐洲、陈海等的记忆,一九四二年上半年港九抗日游击队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抢救文化人,转送入内地。

一九四二年三月,港九抗日游击队侦察到一批英军被囚禁在启德机场劳役,即派江水同志短枪队前去营救,通过化装侦察,在从通往海边的下水道,救出英军汤逊上尉等四人。在大营救中先后救出盟军和国际友人八十九位。蓝训材根据南方局的指示,通过地下党杨洛在郊区长洲准备了两艘机帆船,等候抢救运送文化人。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五日,何香凝与媳妇金普椿由港九抗日游击队短枪队队长江水同志,秘密护送,从九龙坳经西贡,再经龙船湾;柳亚子及其女儿柳无垢,由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谢一超同志,秘密从中环水胜街护送通过日军封锁线,先后到达长洲。何柳等集中后,扮成小商人混进商户杨胜昌、杨祥益两户家属中,分乘地下党杨洛为其准备的两艘机帆船,从长洲出发离开香港,杨洛、谢一超各驻领一艘船。杨洛的公开身份是渔民,熟悉郊区海面情况,负责领航,避开日军的巡逻艇,不敢开机行驶,只有两张船布帆靠风行驶,因风向不好,在海上经受多方波折,历时七天七夜,最后才安全到达海丰马宫港。上岸后,地下党杨洛即与大安峒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取得联系,办理了交接手续,领取了船费,返回香港。何、柳等由潮沙(马宫长新村)地下交通站,张作宜、张建伦分别安排住于青草新村两个大户人家。其时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何香凝情思洋溢,着意画了一幅《梅》的国画赠送给房东杨成兴;住于杨胜昌家的柳亚子也为杨的新居落成写了一副对联:长留心地无穷趣,最爱书田不老春。

微信图片_20221216102102.jpg

蓝训材熟悉内地通往大后方的路线和各个地下党交通站情况,根据上级指示,从香港回来到青草新村会同谢一超护送何、柳。何香凝为了减轻党组织的负担,经与蓝训材商量后,决定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身份,向海丰银行借款。海丰当局得知后,不敢怠慢,于是她被接去海丰县城安置,住于国民党驻海丰保安二团团长邓龙启公馆“绛园”。她儿媳妇金普椿(当时怀孕在身)则住在“春利旅社”。谢一超以谊子身份出人“绛园”与“春利旅社”,为她们传递信息。在此期间,何画了“威震群峦”的老虎和“凌霜怒放”的菊花,二幅国画赠送给谢等人。出于爱国热忱,当年64岁高龄的她,曾在海城东仓埔对围观的群众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救国,大义凛然。当局为此深感不安,不久,在邓龙启的护送下,经公平、陆丰螺溪,后坐轿经五华,到达兴宁,金普椿在兴宁生下儿子名廖恺孙。稍休息后前往韶关,最后到达桂林。柳亚子却不能公开身份,因为他曾于皖南事件发生后与孙夫人等发表联合宣言,谴责国民党当局制造分裂,破坏抗战而被开除党籍,曾遭通缉。为安全起见,柳父女由蓝训材、谢一超从青草新村转移到联安下许村,地下党陈耀协助护送至九龙峒地下交通站,住于蔡蒜娘家里。

赤石大安峒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谢创专程到九龙峒看望慰问柳亚子父女,关心他们的身体,给予安排好生活。半个月后,柳亚子父女被接送到日中圩,由国民党乡长钟娘水(地下党),负责安置掩护。2 月 29日,袁复根据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和蓝训材的指示,筹足路费赶到日中圩,会同蓝训材、谢一超护送柳父女前往兴宁。袁复出于对文化名人爱幕,买了人参、西红花赠送给柳亚子。这样,他们一行五人从日中圩出发,钟娘水派了几名乡公所丁协助护送,因考虑山道难行,柳父女步行困难,他们动手做了二台土轿子,请来几位农民帮抬。于三月三日起程,由蓝训材同志领路,经新田,渡河婆,越安流,一路涉水登山,风餐露宿,说不尽的跋涉惊险和艰辛。三月十五日,终于安全到达兴宁。找到地下党,并通过电台与韶关何香凝联系,通了电话。第三天柳亚子父女就由兴宁交通站地下党派员接往石马乡,经老隆,前往目的地--桂林。

护送柳亚子父女任务完成后蓝训材返回香港郊区工作,谢一超,袁复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秘书长连贯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于老隆冠华旅店(地下交通站),临时招待所负责接待从香港脱险至老隆,再隐蔽转移到后方的爱国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先后有五十余人,其中有华比银行经理邓文钊,香港商报经理,广东副省长等。一九四二年四月底,谢、袁二人继续被调到韶关做文化人转移工作,直至同年五月上旬,谢一超同志接上级通知急返东江,由于沿途险阻,加上长期积劳成疾,中途大病,回海丰后一病起,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当日寇投降消息传来时,谢却与世长辞了。

谢一超同志系海丰汕尾人,早在一九二五年第一次东征后投身革命,一九二七年入党,先后三次参加海陆丰工农群众武装起义,在战争中表现英勇,革命失败后,与蓝训材等同志奔往海外继续从事革命,在马来西亚参与组织“同侨救乡会”,后由南方局调到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工作,廖承志称他是一位“办事可靠,很有办法的同志”。

当年谢一超同志护送何、柳等开船离港,因海面风向相逆又不能开机,故拖延了航行时间,造成船上断水缺粮。后及时与组织取得联系,港九抗日游击队派短枪队长江水同志,驾小船把食水干粮送上;船到大鹏山海面,突遇海匪截劫,上岸后从河婆到安流的大山中碰上土匪被包围,谢同志懂得江湖上的一套规矩,有在战争熔炉中炼出来的智慧和胆识,先后二次找他们的头目斡旋交涉后,平安无事。在兴宁通过地下党护送顺利到达大后方的目的地。柳亚子将谢一超同志比作掩护伍子婿的“芦中人”。
海陆丰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为了祖国解放、实现和平,在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象谢一超同志那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洪流,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曾生、郑重、蓝训材、庄岐洲、江水、杨洛等一大批同志,在抗日最前线的港九游击队主持和参加战斗,抢救文化人是在敌人的心脏上活动,工作不仅艰苦复杂,而且有随时准备为祖国牺牲的决心。文化名人大营救,历时五个多月,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人被捕,全部从香港转移到内地大后方的目的地。这一抢救行动的成功。不仅受到中共中央来电表扬,而且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扬,在国际上树立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载于汕尾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办的《汕尾文史》第二十七期、赤石老区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凤河》会刊第十三期《海陆丰老区建设》2019 年第三期。)


附录:
何香凝、柳亚子流亡记事诗

△谭北进摘录

复壁殷勤藏老拙,柳车辛苦送长征。须髯如戟头颅贱,涉水登山愧友生。
这一首题为《别谢一超、蓝训材、袁嘉猷、连贯》的赠别诗,是我国著名文化名人,柳亚子从香港脱险后,取道桂林时,赠给护送他们的患难之友。诗中回顾了自香港脱险以来的艰苦流亡历程,流露了诗人的感激之情。
柳亚子《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早从九龙渡海有作》诗记之;芦中亡士气犹哗,一叶扁舟逐浪花。匝岁羁魂宋台石,连宵乡梦洞庭茶。轰轰炮火惩倭,落落乾坤复汉家。挈妇将雏宁失计,红妆季布更清华。

何香凝《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诗记之: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表达了她身处逆境,依然百折不挠的心境。柳亚子写下《流亡杂诗》六首:一着迟先此局输,远猷能壮近谋疏。糜躯喋血吾何悔,终见铙歌入伪都。
(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大变,倭寇切腹之局已成。余虽流血香岛,亦所不悔。盖个人生死事小,民族兴亡事大也。)骂贼誓追文信国,偷生肯恋顾横波?无端广柳来相迓,留命桑田意若何!(友人来商出险计划。)

册年夫妇忍分离,无米为炊更惨凄。饿死倘教成永诀,首山合祀女夷齐。(佩宜未能偕行,留别一言)一姥南天顾命身,千魔万怪敢相撄?劫余仍遗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廖夫人偕行)南海波涛君实易,西山薇蕨伯夷难。重洋七日孤帆泊,倘有曹娥殉父来。

(自长洲岛乘帆船渡海丰之马宫,七昼夜未达。风浪倾侧殊甚。余谓垢儿终将并命矣。南海波涛,誓追张陆;西山薇蕨,甘学夷齐;余旅渡时臻渝友书中语也。)无粮无水百惊忧,中道逢迎舴艋舟。稍惜江湖游侠子,只知何逊是名流.(舟中粮水俱尽,忽值游击队巡逻之小艇,闻廖夫人在,乃得接济,并赠鱼鸡乳粉,余惟优游伴食,深以为恧。)

何香凝《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诗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行舟勇向前。(反映了她在此段艰难历程的决心)6月间,柳亚子在桂林终于又与何香凝重新相见了。柳亚子感慨万千,写下《廖夫人偕其儿媳金普椿女士挈孙女廖坚坚、孙男廖恺孙自曲江来桂林,赋呈一首》:同舟亡命涉秋春,失笑温馨握手辰。遗爱两家门第迥,弥天一老瓣香频。鲁公正气留箕尾,勾践雄图炼胆薪。漫说狂生狂逾昔,头颅无恙醉江。

当时,任教广西大学的朱藴山(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得知廖夫人和柳亚子在桂林。将逢难忘日中墟,直到兴宁分手初。况瘁钟郎情谊重,飘零谢嫂讯音稀。沧桑历劫终逢汝,恩怨填胸孰起余?安得梓乡成解放,彭生墓上见旌旗。

柳还记云:海丰为彭湃先烈圣地,颇多慷慨慕义之士。太平洋战争起,余自香港脱险来其地,谢一超实为芦中人,顷己溘世,闻孤寡无依,怅甚,怅甚!
何香凝与柳亚子亡命海陆丰的记事诗,见证了这段艰难的历史,不但反映了当时共产党与民主人士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生死情谊,也成了当代诗坛的一段佳话。同时,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她)们身处逆境所表现出来的“即死还留后世风”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着后人!
(载于赤石老区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凤河》会刊第十三期)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代表风采 助力“百千万工程”】海城镇人大
[三唯论点] 附城镇新东村:一“心”一“印”察村情 “叩
[三唯论点] 【党群阵地】城东镇赤山村:构建“全链条”党
[城事报料] 公告
[三唯论点] 海丰县城东镇龙山村:打造“新三地”让党群服
[三唯论点] 海城镇南门社区:基层治理创新路 党群服务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