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曾经,没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也没有寻求"黄金屋"的奢望,读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走出农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生活。等到工作的时候,读书更多的是为了考级、考证,满足职业需要。如此"功利性读书",日积月累地坚持,用书的厚度,垫高了自己的人生。
岁月流逝,历经沧桑,越来越明白,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却如作家梁晓声所言:"读书,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御孤独的能力。"如果说年轻时多为"功利性读书",当不再年轻的时候,则喜欢看闲书。
读《庄子》领悟生命的意义,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逍遥的人。读《道德经》修身养性,懂得以无为的心态面对生活,在浮躁的时代中让心灵回归平静。读《论语》感悟积极入世,但不能行事莽撞,要常修厚责己薄责人之心。读圣贤书,使自己活得更豁达、通透、洒脱,也更真实。
有书作伴,可以几天不下楼,但从来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用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内心没有孤独感。读书,让自己变得更辽阔。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书读得越多,心胸越大,视野越宽,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读书,能让自己从一地鸡毛的日子,找到慰藉心灵的时刻,看到生活的远方和诗意。读书,使得自己遨游在文字的世界里,陶醉不已。坚持在嘈杂的社会里安静地读书、写作,享受一个人的狂欢,修行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