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286|回复: 0

[人物] 浩气长存 —记陈石妹、陈如兄弟的革命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7 09: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戴镜兵 于 2023-5-8 08:42 编辑

浩气长存

      —记陈石妹、陈如兄弟的革命事迹
微信图片_20230507100134.jpg
   陈石妹1896年出生于新田镇湖坑村一户贫苦家庭。农家长大的孩子陈石妹自小便养成了吃苦耐劳、对农民富有同情心的优秀品质。每当有村民受到地主恶霸的欺负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他们打抱不平。有时得知哪家人揭不开锅,陈石妹会立即想办法,哪怕是挤出自家不多的口粮,也要去接济他人以解燃眉之急。正因如此,陈石妹得到乡亲们的好评,他的朋友越来越多。
   新田镇的拳师杨其珊,武德双修,为人豪爽,仗义执言,在海陆丰民众中有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在彭湃同志的影响和帮助下,杨其珊走上了革命道路。1923年1月,杨其珊当选海丰总农会副会长,与彭湃一起领导了影响全国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陈石妹早就认识杨其珊,对他崇拜不已。1923年,陈石妹加入了由范照南同志任会长的碣石溪乡农会(现激石溪)。杨其珊、范照南视陈石妹为得力助手,悉心培养。杨、范、陈三人逐渐成为领导碣石溪乡农民运动的铁三角。三人中,杨其珊五十多岁,范照南四十多岁,陈石妹不到三十岁。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陈石妹,成为一名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
     1923春的一天上午,陈石妹收到彭湃要来新田宣讲农民运动的消息,他兴奋异常,四处动员农会员到新田听彭湃演讲。陈石妹非常敬佩彭湃,认为跟着他干,农民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许多农会员都跟陈石妹一样,能听彭湃演讲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
      在演讲会上,彭湃高度评价了碣石溪乡农民运动所取得的成果,他在演讲中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海陆丰农运形势以及中国革命的现状。演讲结束后,彭湃与杨其珊、范照南、陈石妹等人就如何开展下一步农运工作,怎样与敌人展开斗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从此以后,在共产党人彭湃、杨其珊的领导下,碣石溪乡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多数农民加入了农会,许多优秀青年被吸收为中共党员,陈石妹就是优秀青年中的代表人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一时间,中华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杀害,碣石溪乡农会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练兵备战,准备参加武装起义。当时,在碣石溪乡有一首歌谣唱出了百姓对革命胜利的期待:“通天乌暗通天云,艰苦挑炭暂不论,总信有日天开眼,阿湃回头来拨云。”这里的阿湃指的是以彭湃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农民坚信,不论多么困难,共产党人总会克服困难,救民于水火之中。
     1927年10月初,陈石妹接到上级通知,南昌起义部队将到达激石溪休整,碣石溪乡农会要做好接应工作。陈石妹了解到,这批南昌起义部队前几天已到了陆丰。因受敌军围追堵截,连日行军作战,起义军伤病人员多,急需休整。
       因工作需要,杨其珊、范照南已上调到县机关工作,碣石溪乡农会主要由陈石妹负责。陈石妹接到通知后立即行动,迅速召集农会会员,布置工作,分头行动。
     10月7日,南昌起义军1200多人,由师长董朗率领,经大安、河口,到达新田区参城乡,当晚到达激石溪三江口范屋祠,受到久候多时的农会会员的热烈欢迎。
      陈石妹看到部队中有一些伤病员拄着拐杖,或被搀扶着,或躺在担架上被抬着走。陈石妹非常心酸,挥手喊着“快!快!扶这些受伤的同志进去坐下休息!”部队安顿好后,陈石妹让群众做好热腾腾的饭菜送来,让起义军战士饱餐一顿。第二天,新田各乡的农会送来了收集的慰问品,并且雇用了缝衣、理发师傅给战士们缝补衣服、理发。当地村民还请战士们到家里吃饭,喝客家擂茶,把病弱的伤员接到家里,清理伤口、敷药,细心地照顾他们。东江特委从朝面山送来几担大洋和日用品,分发给战士们,又请来医生,为伤员诊治。在碣石溪乡人民悉心照料下,这支部队休整两天后,体力得到迅速恢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前往东江特委所在地朝面山。
   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南昌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团”(后改编为“红二师”)。当年12月,为扩大红二师的力量,陈石妹动员新田乡的青年参军,他的弟弟陈如积极响应带头报名参军。红二师从1200多人扩充到约1800多人,极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红二师成立后,以黄羌朝面山、陆丰激石溪、高潭中峒等为据点,与当地农军一起先后参加了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攻打海丰县城、陆丰碣石城、河口昂塘、惠来县城等。
       陈石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有着坚定的信仰,不畏艰险,始终把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928年,新田乡苏维埃政府成立,陈石妹当选为主席。他心里非常清楚,责任更重了,危险也更靠近了。
     1929年冬,由于敌强我弱,革命斗争进入更加艰苦阶段。红二师在敌人的多次围剿下,仅剩下140人。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根据上级安排,红二师官兵从激石溪、朝面山等根据地撤离。
      红二师撤离后,激石溪的革命力量更加薄弱。国民党反动派为彻底扑灭激石溪的革命火种,他们采用各种残酷手段打击当地的革命人士。敌人不但四面封锁,断绝粮食、物资进入山区;而且包围、搜山、烧山;还大肆宣传,号召自新,利用叛徒破坏我党组织。
     在那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杨其珊、范照南、陈石妹带领着队员们坚持在深山密林中与敌人展开游击斗争。
    1932年12月,范照南由于长期在深山中生活、战斗,过度劳累,终成重疾,加上无粮、又缺医少药,一病不起。
      1933年9月26 日下午,杨其珊在石壁寮的山上,被叛徒万禄杀害。
     范照南、杨其珊相继牺牲后, 激石溪的“铁三角”仅剩下陈石妹一人。
     1933年11月的一天,陈石妹召集赤卫队员到激石溪鹿湖下盆子开会。由于叛徒告密,会场周围被敌人包围。赤卫队员们刚到不久,四周就响起了“砰、砰、砰”的枪声,紧接着,外面传来敌人疯狂的叫声:“陈石妹!你们被包围啦,快投降吧!投降的可以不杀!”陈石妹心想,这是有人出卖了他们!陈石妹咬咬牙对队员们说:“同志们,决不能投降!死也要突围出去!”一名赤卫队员说:“我们熟悉地形,能冲出去的”!“!能冲出去!”赤卫队员们赶紧拿上武器,依靠树林、山形的掩护,匍匐着身子冲了出去。然而,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扫过来!一个个赤卫队员倒了下去。陈石妹小腿也不幸中弹,随后被蜂拥上来的敌人五花大绑。
敌人头目一见抓到了陈石妹,哈哈大笑:“陈石妹,新田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没想到这块肥肉竟然被我吃到了!兄弟们,回去领赏!”
      为防陈石妹逃走,敌人用粗铁线穿过陈石妹的手掌,鲜血淋淋的陈石妹被敌人押向新田的文祠。陈石妹途经湖坑村家门口时,故意大声咳嗽,算是跟家人告知、告别。到了文祠,敌人利诱陈石妹投降。敌人深知陈石妹在新田乡的号召力,如果一个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都投降的话,意味着这一地方的“剿匪”取得成功,其他人都会树倒猢狲散。只要陈石妹宣布脱离共产党,不但啥事都没有,并且还有“高官厚禄”。但这些都遭到陈石妹的严词拒绝!并痛斥反动派疯狂残杀革命群众的罪行!
     敌人见软的不行,恼羞成怒,立即下令严刑拷打。陈石妹被捆绑在石柱上,皮鞭雨点般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几次昏死过去。然而,陈石妹强忍着敌人的殴打,宁死也不泄露党组织的秘密。就在敌人严刑拷打陈石妹之时,新田乡地下党组织也紧急实施对他的营救。党组织以最快的速度筹备好银圆,准备利用大量金钱以赎人的方式展开营救。
     当陈石妹的亲人带着银元从湖坑村赶往新田,快到文祠时,几声枪响打破了他们的希望。原来丧心病狂的敌人,见多次逼供无果,气急败坏地下令枪杀了陈石妹。
      陈石妹被杀害后,他的遗孀只好改嫁他乡,留下的一子一女由胞弟陈如抚养。凶残的敌人还把湖坑村陈石妹等众多农民的房屋烧毁。无家可归的陈如只好带着几个孩子躲进深山里,靠烧炭度日,过着凄凉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30507100128.jpg
      陈如1908年出生于陆河县新田镇湖坑村。
      1927年12月,陈如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参加红二师,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第一次土地革命遭受重大挫折后,为了保存革命种子,陈如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回到老家潜伏在深山中。
      陈如的大哥陈石妹英勇牺牲后,小弟陈躯(红军49团司号兵)也血洒沙场,为革命牺牲。看着亲人一个个倒下,陈如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发誓要革命到底,为亲人报仇。
      1946年,海陆丰自卫队东北大队成立,海陆丰恢复武装斗争。党在激石溪湖坑村设立地下情报交通总站,代号为“峨眉站”,陈如同志担任情报交通站负责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送信,带路,转运物资,护送革命同志,搜集情报,上送情报等工作。
      “革命成功,跑死交通。”,这句话是对当年艰苦条件下交通联络员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了避开敌人的哨岗,交通员不得不翻山越岭,隐蔽前行。
       陈如每天都有任务。为了革命事业,他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经常饿着肚子,冒着严寒酷暑,哪怕是半夜三更、打雷下雨,他仍在交通线路上奔跑着。
       1947年4月,东江纵队北辙后的一支部队在惠阳与国民党军队遭遇,激战中,36位队员与部队失散。在敌人追击下,当天下午来到湖坑村。陈如和堂兄陈模在乡亲们的配合下,迅速36位失散的战士转移到径龙窝的旧石洞里。同时,为了迷惑敌人,陈如机智地把鞋子用水弄湿,在小石桥上踩上一串鞋印,故意让脚印指向战士们前进的相反方向。不到10分钟时间,敌人气势汹汹地赶来,他们看见小石桥上的鞋印,果然上当,便往新田墟方向追去。随后,陈如带领几位交通员护送失散战士归队。他们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把失散的战士安全地护送到河田墟部队驻地。
      1947年12月一天,陈如同志接到上级任务,要将情报送到海丰县朝面山联络点。陈如将情报藏在破斗笠里,沿着山路向海丰方向赶去。谁知,半路上刚好遇到国民党一小分队到山上巡逻。前面已无去路,退回湖坑则会延误了情报。眼看敌人巡逻队将近,在这万分危急关头,陈如为保护情报,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纵身跳下路旁约十多米深的山崖,幸亏给树丫挂住,人摔下来没有大碍。随即,陈如另辟小道,将情报送至朝面山联络点,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重要任务。
      由于传递情报的工作任务繁重,陈如常常不着家,家里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身体弱小的妻子叶乙身上。叶乙除了承担家务、农活外,还要为“峨眉山交通站”过往的革命同志办伙食。家里粮食有限,但是,为了让同志们吃上饭,叶乙宁可自己和六个小孩挨饿。由于经常挨饿,营养不良,叶乙和几个孩子都染上水肿,又无法得到及时的医治,有三个年幼的子女相继夭折。叶乙也因家庭的重担压垮了身体,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43岁。
微信图片_20230507100112.jpg
      当时,有好心的邻居问陈如:“你参加革命,家庭损失那么大,不参加革命,你就没有饭吃吗?”陈如强忍内心的悲痛,回答道:“干革命就有付出,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就要坚持到底。等革命胜利后,全国解放了,大家才有好日子过。
      陈如一直在交通线上忘我地工作,直至全国解放。1951年,陈如被陆丰县评为“革命英雄模范”,并作为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庆典。
     2018年7月,陈如旧居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修缮完成,同时,为陈如立了雕像,并指定陈如旧居为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点。
微信图片_20230507100122.jpg
      陈如雕像落成时,他的三个儿子回到老家。当陈如的儿子们看到老家房子修缮一新,成为新田激石溪地下交通站(峨眉山站)遗址,是汕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眼前的旧居让他们想起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大伯父陈石妹、小叔陈躯,还有一辈子百折不挠、坚定信仰,为党无私奉献一生的老父亲陈如。
       陈家满门忠烈,他们的光辉事迹将同日月同辉,永远激励着后来人。


    口述人:陈伟明 文字整理:戴镜兵  彭大星    任丽华  刘琴琴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朝面山梅园行
[三唯论点] 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梅陇农村
[三唯论点] 正气凛然耀千秋 ——记海丰县赤坑镇赤花雅兜
[三唯论点] 追寻红色记忆,黄羌在行动
[三唯论点] 一饭千秋,名垂万古
[三唯论点] 革命英魂的璀璨与陨落 ——记革命英雄董良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