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148|回复: 0

[海丰] “1+6+N”=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海丰县公平镇摸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3 09: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面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海丰县公平镇紧扣省委政法委的决策部署及市委、县委工作部署,建立以“1+6+N”工作体系为重要抓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用好“一村一台账、一村一研判”机制,持续完善构建“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全力建设和发展广东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推动群众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切实将矛盾隐患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摸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公平’新路子”。

   夯实基础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
  公平镇大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以“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聚焦“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的目标定位,迅速推进“1+6+N”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建设。

  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1”指综治中心,是“1+6+N”整个工作体系的核心枢纽,公平镇锚定综治中心这个“1”,发挥统筹指挥、协同落实的核心枢纽平台作用。

  公平镇“做实”综治中心运行“机构化”,成立综合治理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担任领头人,明确中心职能、人员编制、岗位职责等,加强对基层综治中心建设的统筹、指导、支持和考核。该镇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制定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设置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化管理室、心理咨询室、研判分析室、部门进驻室等“五室一厅”,融合综合办、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等政法力量。完善“首问负责制”“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等配套机制,按照“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标准,把镇综治中心打造为纵横贯通的“治理中枢”。

976622.png
  图  群众为该镇人民调委会送锦旗。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综治力量与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衔接,该镇积极筹备社会治理工作站向村级延伸建设工作,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推动多部门多主体在基层一线“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帮扶”。

  该镇不断做优综治中心服务“专业化”。以“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社会治理云平台为支撑,建立健全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从排查发现到分拨办理,再到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工作流程,并对信息对接、分流交办、吹哨报到、工作例会、监测预警、上下联动和评价监督等工作机制进行全面梳理及完善修订。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把矛盾纠纷化解、环境整治、法治创建等业务整合起来,构建“1个网格—30个中网格—93个小网格—N个微网格”四级网格治理体系,让党员干部、积极分子、村(居)民代表、各级网格员、联络员落格落责,推动网格标准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网格化服务工作效能。

  今年来,该镇网格员开展人员走访9021次,巡查走访场所累计8492场次,工作日志累计310条,接到上报事件3764件,按期处置率和结案率均为100%,真正做到“日清日结”,充分发挥民情地图“大脑”的作用。

   多元共治
  建强基层社会治理“主心骨”
  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信息化支撑平台,发挥着诉源治理、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专业优势和主导作用。公平镇综治中心坚持将关口前移,汇聚“6”方力量,共同探索“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科网络、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等基层政法综治力量和治理信息化平台是“1+6+N”体系中“6”的重要主体力量。该镇推动基层政法力量和“民情地图”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入驻,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全面细致排查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矛盾风险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共同构建“快+准+稳”化解矛盾纠纷新模式,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976622.png
  图 工作人员在调解民事纠纷。

  不久前,该镇综治中心协同海丰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2017年发生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的案件。该镇组建由党员干部、法律顾问、村民代表组成的联合调处队,耐心细致给当事人算起“法律账”“经济账”,消除其对法律的误解和对相关政策的困惑,最终被告当场履行给付义务,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并就本案申请撤回起诉,纠纷双方达成共识,历史遗留积案得到妥善化解,真正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今年以来,该镇受理调解案件共22件,调解成功率100%,实现辖区“0”民转刑案件,成功将矛盾纠纷100%化解在基层。

  法治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公平镇始终将法治思维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将法治保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面对镇内厂企数量多、外来流动人口频繁、矛盾多发等情况,公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力量推动落实公、检、法、司下沉基层参与调解,优化资源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和信访对接工作,提高人民调解的覆盖率和精准度,突出关注农民工权益保障,着力构建诉前调解大格局。

976622.png
  图  工作人员成功调解一宗工伤赔偿纠纷。

  近期,公平镇一工人陈某在施工过程中不慎受伤,与包工头产生工伤赔偿纠纷。公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驻村律师、司法工作者组织开展多场次调处和释法解疑,历时14天,最终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包工头现场支付赔偿费用。“感谢镇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维护了我们的权益!”调解结束后,陈某握住调解人员的手表达谢意。

   资源整合
  架起基层社会治理“连心桥”
  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中,“N”指其他综治力量。为激活“N”种综治力量,做实做活“N”文章,公平镇汇集吸纳“五老人员”、乡贤、志愿服务队伍与村居法律顾问等多元力量组建成复合型、专业化的调解员库,以及融合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等“N”种资源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拓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渠道。
  公平镇统筹整合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社工、驻村民(辅)警、村民小组长等“一线”力量,担任收集各类信息,做好风险防范,积极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诉求,搭建起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助力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976622.png
  图 工作人员勘查“牛群毁坏庄稼”案件现场。

  就在近日,这一力量成功化解了一起矛盾纠纷案件。村民钟某种植于十三坑村的花生、芝麻遭到周某饲养的牛群踩踏和啃食,受损严重。为挽回损失要回补偿,村民钟某主动寻求所在村退休干部进行帮助。退休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将问题反馈给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十三坑村干部多次为双方进行调解和疏导,积极促进双方化解纠纷,并主动提出筹集部分资金补贴钟某的损失,最终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对此都表示满意。

976622.png
  图 成功调解企业工伤赔偿纠纷,服装厂负责人为镇党委送上锦旗。

  该镇着力激活“红色”力量,以“全科网格”为单元,配齐建强调解员队伍,有效促进矛盾源头化解,设立党员、离退休干部及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实务工作者调解队,对复杂矛盾纠纷实行联合会诊、共同研判,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并在新城社区成立“心诚调解室”,该调解室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公平镇注重发挥“群团”力量,坚持把党建引领置于首位,突出抓好组织建设,探索完善社会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其在化解矛盾纠纷、预防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打通了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此外,该镇还不断创新“6对1”帮扶力量。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针对存在偏差行为、辍学,经学校老师教育后仍屡教不改的学生,该镇组成由驻片领导牵头驻队组长、村(社区)支部书记、驻村(社区)民警、班主任、监护人的“6对1”帮扶教育小组,通过上门走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近况,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并评估违法犯罪风险。针对不同的辍学(退学)原因、帮扶教育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逐一制定帮扶教育计划,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在帮扶小组的努力下,12名学生返校继续教育。

  公平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资源下沉、力量下沉;突出资源整合、配强力量,着眼实战实效、提升化解效能;加快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力建设和发展新时代公平“枫桥经验”。

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洪笳荣
  通讯员:曾国明 吕嘉宇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2024海丰羌马赛事推介会召开 马拉松爱好者云
[汕尾资讯] 海丰8家企业亮相广交会 斩获一批意向订单
[汕尾资讯] 海丰22万亩晚稻开镰报丰 预计总产量10万吨
[汕尾资讯] 海丰海水养殖47500多亩 前10月产量5万余吨
[汕尾资讯] 国道228线海丰县后林桥完工通车
[汕尾资讯] 海丰启动消防宣传月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