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
查看: 27543|回复: 0

[汕尾] 汕尾的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3 1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jpg


汕尾的早晨,庭院里呖呖婉转的鸟鸣声响成一片,高大粗壮的榕树枝叶扶疏,气根悬垂,红色三角梅开得如火如荼。


汕尾这个名字令人联想到一尾摇曳多姿的鱼,游弋在蓝天碧海之间。“汕”的释义是鱼游水貌。《诗经》中说:“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汕尾就像一尾“汕汕”的鱼。实际上,汕尾一名源于明嘉靖年间,因该地由海沙冲聚成海滩(沙陇线),先民们聚落于沙陇线尾部,“线”“沙”谐音“汕”,故名汕尾。


到汕尾来,我发现这里带“红”字的地方特别多,红海湾、红宫红场、红草工业园、红椎林自然保护区……汕尾的“红”格外引人注目。


去往位于海丰县城的红宫红场,路两边的建筑都是红色的,这里被称为红色文化街,红色是这里的主基调。红场的大门是红色的,红场里的建筑、浮雕也是红色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彭湃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活动场所就在红宫红场。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全县工农兵苏维埃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红宫东侧的红场,原为明代“社仓”,清代时称“东仓”,清末成为草埔,因此当时称该地为“东仓埔”。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指示在该地兴建红场,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两个大字,两边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红场中央的彭湃铜像塑于1986年,铜像上的彭湃双手叉腰,目视着远方。海丰是彭湃的故里,彭湃在汕尾人的心目中是个传奇人物,汕尾人以彭湃为骄傲。彭湃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曾留学日本,后走上领导农民运动的革命道路,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海陆丰农民运动创造我国现代史上多个“第一”,如全国第一个农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建立最早的地方武装海陆丰农民自卫军,等等。1928年1月5日,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抵达红场与红二师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两支早期红军,与海陆丰工农革命武装共同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参与创建、发展和保卫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红场建有红二师、红四师纪念亭。


汕尾是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全域革命老区,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革命遗址达517处,居广东省首位。


红草镇的得名也和红色历史有关,红草镇原名青草墟,1927年,彭湃领导海陆丰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青草墟遂更名为红草镇。这里的红草工业园区,是阵容强大的汕尾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信利、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在信利集团工厂区,门口写着“拼搏、协同、创新”的醒目大字,厂区里展出无人驾驶概念汽车的图片,他们的理念是“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要做到,别人做得到的我们要更好”。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的精神代代相传,如今的汕尾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接续奋进,谱写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乐章。


红海湾,因有红色的泥土、沙滩而得名。在红海湾畔的捷胜镇考古发现,当地的沙坑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直接关系,是新石器时代最早到达汕尾的文化。


在汕尾,有一个华侨管理区,被称为“红色侨乡”。在侨史馆里,展陈品记录着新加坡归国华侨、南侨机工张光旺回国抗战的事迹,还有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刘观妹、黄更青及其丈夫陈普之等投身抗日斗争的事迹。“27把锄头”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1952年11月7日,广东省侨务委员会委派贝谦带领从珠江华侨农场调配的27名主要由马来西亚、泰国归难侨组成的建场队伍,到当时的陆丰县南塘区石牌村筹建农场。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地,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们用27把锄头,搭草棚、挖水井,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边开荒、边生产的办场行动。广东省陆丰归国华侨顶埔集体农场自此诞生。1960年3月更名为陆丰华侨农场,1995年4月正式挂牌成为汕尾市华侨管理区。这27名首批参加办场行动的归难侨被誉为“27人开荒牛”,俗称“27把锄头”。接侨期间,国家拨出专款,优先提供建材、食品等急需紧缺物资,为归难侨修建住房、扩建学校,解决好他们的吃、住、用等问题。


华侨管理区先后于上世纪50年、60年代、70年代接纳安置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归难侨近两万人,是国家最早安置归难侨的基地之一,是汕尾市归侨侨眷集中居住地区。近年来,侨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岭南精品水果产业,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前,侨区共有特色果园60多个,种植岭南精品水果21种15600多亩,推出油柑茶、油柑叶枕头、柠檬干片、印尼凉茶等特色农产品20多种,一年四季均有新鲜水果采摘,被称为“果树的天堂,水果的乐园”。


走进华侨管理区的郭爱华老人家,热情好客的郭阿姨给我们看挂在衣架上的一排彩色丝绸舞衣,她经常穿着这些衣服去跳广场舞,还去市里参加舞蹈比赛。66岁的郭阿姨乐观开朗,看上去很有精气神。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跳舞、带孙女、做志愿者,日子过得很充实。她出生于印尼,父母是华侨。上世纪60年代因所在国排华,母亲带着7个孩子回到中国,当时她3岁。农场开荒阶段生活很艰苦,如今日子过得好了。她退休前是幼儿园老师,退休后有退休金、有医保,现在一个人住两室一厅。儿子开一个港货店,女儿在社区工作,孙女都是她带大的。她说退休金花不完,日子过得很满意,要懂得感恩。


在一个苗圃基地,我见到1976年出生的印尼华侨后代张春洪。他的父母1959年从印尼归国,定居汕尾。父亲当过铁道兵。张春洪读完高中去深圳打工,后来创办了汽车租赁公司,还开了羽毛球馆。2018年6月,深圳前海定点帮扶汕尾华侨管理区,定向对接种植时花。张春洪听说要帮扶自己的家乡,很愿意做。于是他和两个合伙人共同投资,开起了这家苗圃。2018年7月动工,2019年1月完成了深圳前海的50万元订单,走出了第一步。他没有种花的经验,深圳方面派人来指导。创业时很难,两个股东退股,他自己独立撑起了这个摊子。华侨管理区为支持他,在当地修了路。2020年苗圃基地的状况有所好转。现在前海每年采购2000万元时花,他这里占80%。苗圃基地在当地招收了15名员工,有两个大专生。张春洪派他们去广州向同行学习,还经常参观花展,参加产品发布会。苗圃基地良性运转后,张春洪积极回馈家乡,为家乡解决了约45人的就业,包括苗圃基地工作人员和驻深圳施工人员等。他每年还向华侨管理区的两个社区发放分红款,用于资助困难家庭。苗圃基地里,超级凤仙、串红开得灿烂,张春洪笑得很开心。


汕尾的红,是红色历史的颜色,也是红红火火的新生活的颜色,汕尾人正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并创造新生活。

来源:人民网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打造全域示范!汕尾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
[城事报料] 汕尾市第一届海洋运动会盛大开幕 扬帆品清湖
[城事报料] 汕尾“一桌菜”,何以凭“食”力出圈?
[城事报料] 汕尾冲浪健儿斩获3金3银3铜 团体总分第二
[城事报料] 全省首个海洋综合性运动会!汕尾即将上演浪花
[城事报料] 汕尾车主11月18日开始,可通过全国统一的“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