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47839|回复: 0

[论汕尾] 铁血男儿血洒沙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4 16: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丰县黄羌镇下寨(下虎噉)村红色故事系列之二
铁血男儿血洒沙场
                ——记东坑乡赤卫队长张炳文烈士事迹
张炳文(1901-1931),男,汉族,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黄羌镇下寨村委老楼村。
张炳文7岁入学,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放牛。他聪明好学,读了4年书便能帮父亲记账。12岁时,张炳文开始习武,同时帮父亲上山拾柴火。张炳文从小性格豪爽,为人正直诚实,交友甚广,老楼张燕,下段张娘桂、东坑曾礼、钟财等都成了他的好友。
微信图片_20240414163847.jpg
下寨(下虎噉)村由九个小村子组成,其中坑背、老楼、上寨、下寨、下段、下角六个村子的群众都是张姓族人。他们同根同源,四百多年来在此地繁衍生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姓族人已达五六百人(不包括迁移出外人口)。他们或从商或务农,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起早摸黑,苦苦挣扎。
1923年春,农民运动的浪潮席卷海丰每一个乡村。地处海丰县西北部山区的黄羌人民,在农运中表现得特别热情,无论大小村庄纷纷成立农会,特别是麻竹、朝面山、黄羌、东坑、双圳十三坑等地的群众,革命的呼声高涨,农运形势一片大好。
血气方刚的张炳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无奈他的父母亲坚决反对,甚至以死相逼。张炳文只好暂时打消参加农会的念头,老老实实跟随父母亲上山下田,不知疲倦地劳作。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参加革命的理想,暗中一直关注着农运,默默祝愿农民们从此能翻身解放。
微信图片_20240414163903.jpg
1925年春天,广州国民革命军东征海陆丰取得了胜利,海陆丰大地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各乡村农会改称为农民协会,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组建农民自卫军。
张炳文内心再起波澜,他浑身是胆,很想到革命队伍中一展身手,但是,父母亲不答应,他再一次放弃了走上革命道路的机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15日,广州反革命政府步蒋后尘,准备在海陆丰“清党”。5月1日,敢为人先的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决然发动了第一次武装起义。8月1日,共产党人在南昌城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3日,南昌起义军挥师南下,挺进潮汕、海陆丰。
9月17日,为了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海丰再次举行武装起义。25日,主动撤离海丰县城,把东江特委、临时革命政府等机关迁移到黄羌地区。
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遭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加上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兵员损失惨重。10月2日,周恩来派刘立道营长前往海陆丰征兵征粮。3日,刘立道营长在黄羌圩见到了海陆丰地委书记张善铭。张善铭书记接到周恩来的命令后,马上召集海陆丰党政联席会议。会后,以东江特委的名义向海陆丰各地下发征兵令。
4日,得到征兵消息的张炳文顾不上跟父母亲打招呼,直奔黄羌圩报名参军。张炳文一直以来积极参加劳动,又勤练武功,身体素质非常好,他顺利地通过了体检,终于圆了他参加革命的梦想。当天晚上,张炳文不敢向父母亲说明真相,谎称自己要跟朋友出一趟远门,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回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炳文来到黄羌圩,跟近八百(实际人数是780人)名战友一起踏上了参加南昌起义军的征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张炳文等人来到河婆圩时听说南昌起义军在汤坑吃了败仗,部队已经失散,再往前走也是徒劳。带队领导经过充分讨论后,最终决定,队伍原路返回。
张炳文回到黄羌圩后,经党组织安排参加了黄羌乡农民自卫军。从此以后,张炳文一边参加军事训练,一边加强理论学习。由于基础扎实,学习认真,不久,张炳文从众多队友中脱颖而出,被党组织吸收为党员。
11月1日,海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21日,在共产党人彭湃同志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海丰红场宣告成立。
为了巩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海丰苏维埃政府在成立之时宣布,所有农民自卫军改称为赤卫队,18岁至45岁的男人必须参军。
为了加强各乡村赤卫队建设,黄羌乡赤卫队派出得力干将下基层协助建设村级赤卫队。张炳文被组织委派到东坑村担任赤卫队长。
张炳文担任东坑村赤卫队长后,紧紧依靠党组织。他雷厉风行,把自己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队员们。东坑村赤卫队在张炳文的带领下,迅速成长为我党的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
1928年2月下旬,国民党反动军队四路围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红二、四师官兵在赤卫队的配合下,跟敌人进行了大小几十次的战斗,但因敌我力量悬殊,红二、四师官兵和赤卫队损失惨重。海陆丰苏维埃政府被迫撤离县城,转移到山区继续跟敌人战斗。
海丰县第二区(公平区)领导机构转移到黄羌深山老林中办公,张炳文和他的战友们承担起了保护第二区领导机构的安全。他们凭借熟悉的地理和坚实的群众基础,跟敌人展开了游击战。
5月以后,敌人更为猖狂,他们逐乡逐村摧毁红色乡村。黄羌几十个村子成为一片火海,村民四处逃亡,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面对敌人的残暴,黄羌人民并没有被吓到,反而加深了他们的对敌人的仇恨。张炳文和他的战友们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让敌人处处扑空,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找不到海丰第二区的领导机构。
1929年10月,海陆惠紫特委根据上级的指示,在朝面山蔡背窝成立了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后,主动出击,收复失地。张炳文带领东坑村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他们把一年来积压的怒火向敌人倾泻。战士们个个如龙似虎,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打得敌人屁滚尿流。无论是解放石头坪,还是攻打黄羌圩,东坑村赤卫队冲锋在前,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年冬,红军四十九团宿营地迁移到黄羌罗輋屯吉祥楼。罗輋屯隶属东坑村,保护红军宿营地成了东坑赤卫队的重要工作之一。
张炳文身先士卒,日夜操劳,无论红军宿营地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四周乡村的群众工作,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确保罗輋屯及周围乡村平安无事,为红军战士的休养生息及军事训练提供了一片净土。
1930年春,红军四十九团除留一个连在海丰外,其余的进军陆丰,占新田,打河口,攻博美,袭河田,威震陆丰全县。
海丰国民党驻军蠢蠢欲动,他们勾结地主劣绅,组建反动民团,伺机进攻红色地区。
为了保卫红色地区,海丰各地的赤卫队主动承担责任。他们日夜站岗放哨,随时待命。张炳文所在的东坑赤卫队也不例外,他们一边训练,一边坚守战斗岗位,一刻都不敢放松警惕。
1931年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伙同地方武装再次进攻海陆紫苏区。敌人改变了进攻策略,他们集中全力采取游击方式与红军作战;扶植豪绅地主,组织联团,在重要乡村建筑炮台以封锁;一面用兵力压迫苏区群众迁居和镇压非苏区群众斗争,一面是用改良欺骗伎俩及收买苏区动摇分子在苏区搜集情报。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红军准备主动出击,直捣敌人驻地,扩大影响,提升苏区军民的斗志。但是,由于此时的红军兵力不足,需要赤卫队全力配合,才有取胜的把握。
张炳文作为共产党员,久经沙场的赤卫队长,被组织委以重任。他只身回到家乡,动员下寨村赤卫队参加攻击公平敌人驻地的战斗。会议开始不久,反动民团包围了会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张炳文镇定自若,他拔出双枪,守护大门,吩咐战友们从屋顶逃生。当敌人破门而入时,参加会议的人员早就安全脱险了。有惊无险的遭遇,让张炳文明白下寨村有敌人的眼线,所有的行动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6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张炳文带领东坑十多位全副武装的赤卫队员,趁着夜幕,悄悄穿过下寨村进入西坑下洞,沿着山路向高沙、公平方向前进。
凌晨三点,进攻公平圩敌人驻地的战斗打响。
从各地赶来参加战斗的赤卫队员们,都是从各村挑选出来的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当指挥员发出攻击命令后,他们个个如猛虎下山,向着敌人的驻地前进。
公平国民党驻军好像早就做好了准备,当攻击队伍前进到敌人的机枪射程范围内时,几挺机枪同时喷出火舌,冲在前面的几位赤卫队员倒在了血泊中。
面对敌人强大火力,红军和赤卫队一时之间被压制在冲锋路上。
张炳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转身对指挥员说:“给我炸药包,送这群王八蛋上西天”。
所有参战的红军、赤卫队员同时向敌人驻地开火,张炳文携带着炸药包,使出浑身解数,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敌人驻地,他点燃炸药包引线,用尽全身气力,把炸药包掷向敌人。
炸药包还在空中飞,敌人的子弹射进了张炳文的胸膛。鲜血从他的胸口喷射而出,染红了他的全身。张炳文高大的身躯倒在了冲锋路上。
当张炳文倒下的瞬间,敌人驻地响起了震天的爆炸声,几挺机枪同时成了哑巴。红军和赤卫队员们从地上一跃而起,向敌人再次发起攻击。但是,更多的敌人挡住了红军、赤卫队的进攻。指挥员毅然决然下令撤出战斗,攻击公平国民驻军的战斗没有取得成功。
解放后,张炳文被人民政府评定为革命烈士,他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口述人:张贵平  文字整理:戴镜兵  图片:张玉库 许绿花  2024年4月

微信图片_20240414163857.jpg
微信图片_20240414163910.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革命征途上的璀璨星辰 ——记坚强的革命战士
[三唯论点] 做一名合格的红色宣传员
[三唯论点] 笑看风云,静赏花开
[三唯论点] 立冬赋
[文化天地] “八一枪声震南粤·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东江研
[三唯论点] 教育:寻回本心之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