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221|回复: 0

[国内] 贵州知名景区福寿螺泛滥,当地首次引入100只麻鸭灭螺,效果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4 14: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知名景区福寿螺泛滥,当地首次引入100只麻鸭灭螺,效果如何?

c861b744fe9445e89d67cb795f9efd77.jpeg
▲十里河滩景区内的鸭子

每年4月开始,福寿螺开始大量产卵。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知名景区——花溪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等地,出现大量福寿螺卵。因涉及生态保护,投药治理不现实,多地采取人工捡拾方式进行治理。

据悉,十里河滩景区绿化由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管护。6月3日,该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今年首次买来100只麻鸭,投放到景区灭福寿螺。目前,“鸭子食螺”加上人工捡拾,效果还不错。

“鸭子大军”能否成为福寿螺终结者?从生态平衡角度来看,福寿螺需要被彻底清除吗?

治螺:
景区内福寿螺大量繁殖
首次购买100只麻鸭上阵灭螺
福寿螺为外来入侵物种,多分布在我国南方淡水水域,繁殖力极强,严重时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早在2003年,福寿螺就被列入首批侵入我国的16种危害性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最近,贵阳花溪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河岸两旁,挂上了不少福寿螺卵。

景区微信公众号显示,十里河滩景区是西南地区首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该公众号认证为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据了解,十里河滩景区有很多动植物,不能直接使用农药来清除福寿螺,但如果仅靠人力手动清除,也远不及福寿螺产卵的速度。自景区出现福寿螺后,当地采取了措施,今年首次买来100只鸭苗,尝试使用“鸭子食螺”来防治福寿螺。

66413a8881b84ff6844e35980e271c44.jpeg
▲十里河滩景区内的鸭子在水中觅食

6月3日上午,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十里河滩景区内的绿化由该中心管护,之前买回了100只鸭苗饲养后,投放到景区内孔学堂附近的荷花池中灭福寿螺,鸭子是麻鸭,效果还是不错的。

局限:
鸭子可清除夹缝和岸边小螺
但无法潜到深水区除螺
据景区工作人员观察,鸭子主要寻找潜在水底的幼螺进行吞食。在池底或很多夹缝等看不见的地方,福寿螺很难通过人工清除,但是鸭子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以前池塘边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福寿螺,但是现在基本看不见了,都被鸭子吃了。”

“因为福寿螺繁殖比较快,之前没有投放鸭子的时候我们安排人进行清除,有了鸭子,可以减少成本和减轻人工的压力。”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但是,防治福寿螺也不能全部依靠鸭子。

该工作人员表示,鸭子只吃小螺,没有办法吞咽成年大螺,所以大螺都是靠人工捡拾。此外,鸭子也不会直接食用螺卵,一般是通过人工摘取螺卵捣碎之后再拌入谷物,鸭子才肯吃。此外,在一些浅水域,鸭子可以吃到池底的螺,但在十里河滩景区深水区,鸭子潜不到水底,也吃不到福寿螺。

07ced93a881246a1a69be7807a537d07.jpeg
▲十里河滩景区内的鸭子在吃捣碎后的福寿螺

虽然鸭子可以灭螺,但有些垂钓人员把鱼线放在水里,一些鸭子误食因此受伤,甚至死掉。景区工作人员希望市民们不要在荷花池里面钓鱼。

贵阳市城市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有鱼钩伤到鸭子,但这种情况不多。“福寿螺是外来物种,高发期是每年的4月至10月,没有办法完全清除,目前鸭群治理福寿螺还在试验阶段,今年我们先看看效果,根据效果再确定明年的安排。”

专家:
“鸭子大军”能否成福寿螺终结者?
比起清除,控制种群密度更有意义
福寿螺传入我国后,多地上演了对抗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保卫战”。2020年,大理市政府发文要求采取人工清除方式,在洱海湖岸沿线摘除福寿螺卵块,并按每公斤螺卵40元的价格给予补助奖励。

2022年8月9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召开滇池沿岸福寿螺专项清除工作会,吹响滇池沿岸福寿螺“歼灭战”的号角。除了洱海、滇池等,国内不少淡水湖泊也遭到了福寿螺的入侵。

752f82ce1a86415d94f928c9129dd31c.jpeg
▲荷叶下的福寿螺卵

“鸭子大军”能否成为福寿螺终结者?从生态平衡角度来看,福寿螺需要被彻底清除吗?

对此,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如果鸭子足够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水体中福寿螺的数量。投放鸭子属于生物防治。在实践中,各地还经常使用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等手段,以提高福寿螺防治综合效果。

另外,在福寿螺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捕捞、清除卵块等措施,都有助于降低福寿螺的密度,减少其数量。但这些措施需要长期坚持,否则可能前功尽弃。因此,人力成本也是外来物种防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孙全辉博士看来,比起彻底清除福寿螺,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合理水平可能更具现实意义。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经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基础、农业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策略。只要各地坚持多措并举、多方合力,不大可能出现爆发繁殖的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图据贵州台


c8f7e920c13846e5b40a923e1ee34745.png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龙舟竞渡 梅陇安步溪演绎“速度与激情”
[热点资讯] 央行:除京沪深外 全国其余城市均已取消房贷
[城事报料] 汕尾开展“花式”科普,交通运输安全知识牢记
[热点资讯] 69岁“资本千万”男子吃低保住廉租房?官方:
[热点资讯] “红领巾系法变更”传闻引热议 全国少工委回
[城事报料] 陆丰皮影戏《盛世藏行》:台前幕后 皆有闪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