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50|回复: 0

[文学] 父母伴我入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7 15: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冬藏 于 2024-6-17 15:28 编辑

2014年9月,带着入学录取通知书,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广中医大报道。

父亲说,puppy,送你去上大学,再帮你扛一次行李,以后的路,你就要学着一个人走……对我来说,上大学,是告别基础教育时代,迎来学大学问时代的开始。对父母来说,是子代第一次离开家庭,原生家庭时代的结束,甚至是“空巢”家庭时代的开始。所以,大学对一名高考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分水岭。意味着离开家乡、进入大学,父母也也逐渐成为一种守望。

父母送子女去大学,既是一种陪伴、见证,也是一段亲情的旅行,顺便看看子女上学的城市、学校、宿舍的环境、条件,甚至是同班同学、同宿舍的宿友,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从幼儿园开始,一路陪读小学、初中、高中,辛辛苦苦12年,去看看子女将要生活四年的城市,对我来说,是本硕连读八年,也就是在新的城市要学习、生活八年,父母作为我最亲近的亲人,帮助我了解新地方的情况,他们也可以放下心来,或者说父母可以轻松一下——虽然我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上比较自觉,成绩也比较优秀,父母很少为我的学习担心,甚至父母询问我高中需要不需要去“补课”,我断然拒绝,告诉父母:无需为我的学习担忧。但看得出,父母还是为我的学习成绩担心。

生活中,总是有人在说现在的学生娇气,没有经风雨见世面,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有人还说:花盆栽不出万年松,庭院练不出千里马。有人还拿中日中学生一次夏令营活动来比较,说现在的中国青少年远远不如日本的中学生。指责中国的学生娇气,家长溺爱。甚至还称赞那些“虎妈”“狼爸”的做法。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有家庭和民族的未来。

其实,对我们学生来说,送子女上大学,不代表年轻人不能独立,对我们的父母而言,这不仅是一种陪伴,更是与子女共享进入大学的喜悦,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享受天伦之乐,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也是一个好做法:很多人都读过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儿行千里母担忧。尤其是很多父母并没有上过大学,因为子女,终于有了进入大学校园的机会,踩踩这片土地,望望这片天空,逛逛这座城市,看看这座校园,见见老师与室友,尝尝大学食堂的伙食……他们开心地在校门口拍照、合影,好奇地参观学校的角角落落,热情地跟其他同学和父母打招呼……

相信很多同学不会忘记这一天,父母帮自己扛行李的背影所以,同学们,请不要放弃让父母送去大学的机会,不用觉得“丢人”,毕竟这样的机会,在人生之中并不多得。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忏悔
[文化天地] 茶水
[文化天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文化天地] 有志者事竟成
[文化天地] 父母伴我入大学
[文化天地] 报读广州中医药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