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与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例如,华为在高端光刻机技术上受制于美国出口管制,正说明了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造就一支宏大的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需要借助学校教育的培养。因此,学校教育教学更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以提高课堂质量为衡量标准,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充满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敢于学习,善于研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益求精,因材施教,欣赏+鼓励,变“要我学”,为“我爱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善于学习。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更明确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这个角度看,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看平均分、上线生数量,还要看优秀生、尖子生。我想,黄校长提倡成立“深圳光明必成班”以及初一年级数学正在试验的分层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标准。其中,“四个引路人”就讲到“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道理都懂,落实为要。我们要真正体会,真正践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这样,教师才能发展,学生才能发展,学校才能发展。这样,百年学校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