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44251|回复: 0

[议政] 中医星空 群星灿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4-6-25 11:28 编辑

学习《中国医学史》,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缓慢前行中,不断提高认识,探究自然,也探究人体自身。特别是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先民在实践中,逐渐创立了伟大的中医药学,涌现出一代代名医,他们犹如星空下的星星,熠熠生辉,也产生一部部光耀千古的医学经典。

护士.png

神农氏——医药之祖,炎帝,三皇五帝之一,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

护士1.png

扁鹊——脉学介导者: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扁鹊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
张仲景——医圣: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护士2.png

华佗——外科之祖: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杏林使者——董奉(公元220-280)年,中医名家。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今长乐县古槐乡青山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

葛洪——预防医学的介导者: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孙思邈——药王: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药神——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他们的探索科学精神,他们的高尚医德,犹如一座座高山,对我们这些学医的晚辈来说,真的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们的品德和才学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虽然我们自己的才学品行不足以达到这样理想的高度,但内心的期待和仰望可以到达。

护士3.png

比如学到《华佗学医》一文,神医华佗小时候看到有人经常发病,每天每时都要受到疾病的折磨,他就立志学医,后拜了一名老人为师。学了三年后,老人为了试验华佗是否学成了医术,便假装有病要华佗给他诊断。华佗看了以后就知道是师父故意装病,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师父表扬了他。华佗学成了医术,就离开师父下山为人治病去了。华佗立志当一名医师,不管风餐露宿也在所不惜。而且华佗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病就是有病,没病就是没病,绝对不是为了赚钱,对于那些没有病或者是有一点小毛病却故意夸大,说是患了重病,以便自己赚取更多的医药费。这样的事,华佗是不屑为的。

对于华佗的这种精神,我打心眼里佩服。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习到华佗的事迹后,知道了只有坚定自己的目标,中途不再改变目标,而是坚定地学习,顽强地拼搏,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中医星空 群星灿烂
[三唯论点] 老年人群体的艾滋病患者在增加
[三唯论点] 现在,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成为“鸡肋”
[三唯论点] 退休后回家乡当乡贤挺好的
[三唯论点] 如何防范学生打架斗殴
[三唯论点] 汕尾各级各类学校如何提高我市学生的身心素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