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2024年经济“半年报”出炉。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38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4和1.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位列前茅。这是一份稳中有进的半年经济答卷,殊为不易、十分难得。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纵览GDP走势,从一季度的5.3%到上半年的5.4%,可以看到汕尾经济在稳健前行。面对国内需求不足的考验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有力应对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展现出韧性和活力,呈现“承压而上、回升趋好、预期转强”的态势。
记者 黄奕锋 摄
稳大盘 发展根基稳中加固 “稳”是主要特征,也是我市经济发展主基调。
——增速稳。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9.38亿元,同比增长5.4%,较一季度晋升三位,回升势头明显。放眼全国、全省,我市GDP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0.4和1.5个百分点,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
——农业生产稳。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22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二位。
——外贸进出口稳。上半年,我市进出口总额93.5亿元,同比增长17.6%,高出全省3.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7.5亿元,同比增长23.2%,进口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9.6%。
——市场环境稳。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96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三位。此外,用电指标同步向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4%,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5.5%。
增动能 新兴产业快马加鞭 南海之上,发展浪潮奔涌。
在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全面开展“明珠二号”攻坚行动,点燃“兴海强市”发展引擎;狠抓特色产业,规划20片、768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创新“飞海”开发、“拿海即开工”等机制;汕尾“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创下了1项全球首创纪录、2项全国首创纪录;华润江牡岛全省首个零碳示范项目、中广核汕尾后湖全省最大容量风渔融合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实现140万千瓦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吸引中广核、华润、明阳等龙头企业抢滩登陆,并与中船科技携手打造粤东首个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工厂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头部厂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供应商——汕尾市创芯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落户我市……今年以来,在“百千万工程”的牵引下,汕尾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不断壮大蓝色海洋经济,持续锚定深度融湾主攻方向,积极对接深圳,加快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
汕尾“伏羲一号”效果图。 市科技局供图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两高三新”等主导产业合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0.4亿元,生产经营效益持续改善。26家重点企业1至6月合计实现产值31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2%,“压舱石”作用凸显。
“奔向海陆丰,人生更成功!”今年以来,我市打好“政策+服务+监管”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让“阳光雨露”能“精准滴灌”,确保各类经营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给企业和企业家添动力、长士气,从而更有力地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受益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市场主体数量和结构持续向好。上半年,我市登记在册各类经营主体276386户,同比增长17.54%。新登记企业6136户,同比增长42.8%。“个转企”773户。
企业、群众在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办理业务。 图片为汕尾市政数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招商引资按下“快速键”。上半年,全市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1个,其中,二产项目55个,占比54.46%,完成了招商“半年红”目标。此外,我市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和政策的精准扶持力度,出台新能源汽车“26条”、海洋牧场“10条”、旅游酒店“10条”,联合深圳共建深汕合作拓展区,以更加开放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汇聚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在小漠国际物流港,待出口的新能源汽车。 记者 陈茂辛
“钱袋子”鼓起来,消费信心提起来。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58元,同比增长4.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59元,同比增长7.7%,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96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三位。
谋创新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 经济“体量”稳步增长,“体质”也在随之精进。上半年,我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助力企业变“知产”为“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7.25亿元,同比增长1713.88%,增速排名位列全省第一,实现“半年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岛建设经验得以全国推广,带动粤东西北12市实现“反向飞地”全覆盖;
揭牌成立广东省科学院汕尾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首批三个项目签约,为各类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科技服务;
海洋牧场、海工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红海湾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科创平台动能强劲;
明阳智能产区内风机叶片。 记者 陈茂辛 摄
“汕尾质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标准品牌质量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和完善风电、种植业等行业标准化体系,指导行业协会、企业制定3项市级地方标准,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 …… 在产业发展的赛道上,我市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兴市、创新强市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甘薯、丝苗米、生猪、荔枝等大宗农产品形成品牌示范,陆河青梅、陂洋菠萝等特色产品走红汕尾内外,“龙龙金”甘薯、汕尾粉签、汕尾牛肉丸“土特产”等品牌广受好评……上半年,我市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做活“农文旅融合”文章,让越来越多的“家乡记忆”变成“产业名牌”。
游客在“古堡”打卡拍照。 记者 陈茂辛 摄
古堡咖啡、小岛渔村、二马路美食街等网红打卡点“出圈”,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坐着高铁来赶海”……上半年,汕尾游客总数1280.35万人次,同比增长205.98%。其中,过夜游客885.92万人次,同比增长216.96%。
记者 陈茂辛 摄
随着去年广汕汕高铁的开通,珠三角与粤东地区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促进了粤东地市文旅的兴旺。截至7月13日,汕尾火车站今年(1至7月)共发送旅客209.3万人次,到达旅客202.2万人次,发送人数增长66.6%,到达人数增长76.1%。
2024年汕尾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麒麟舞表演。 记者 陈伟源 摄
政府搭台,文旅唱戏。上半年,“坐着高铁来赶海”、各地非遗展演等一系列文旅体活动层出不穷;我市重点文旅企业在珠三角、港澳、南京、武汉等地积极推介地方文旅形象,持续掀起宣传汕尾、推介汕尾热潮。
晨洲蚝乡、联安“鹭影禾香”等精品线路串珠成链,绘起全域美丽乡村的画卷,许多游客漫步其中打卡观光。
一串串数字背后,不仅体现发展力度,更体现民生温度。
水鸟乐园,鱼米之乡——海丰县联安镇。 记者 黄奕锋 摄
交通方面,我市聚焦“明珠五号”攻坚行动,攻坚推进全市沿线铁路、高速、国道沿线风貌提升和环境整治,覆盖全市所有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总里程706.6公里,涉及各县(市、区)46个镇(街道)。
教育方面,我市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
医疗方面,我市以“助力‘百千万’共享大健康”行动为抓手,依托深汕中心医院、深汕中医院等,开展系列合作,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县、镇、村。
笃行致远,再踏征程。全市上下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省委主要领导到汕尾调研时的指示要求,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以更昂扬的斗志、更旺盛的干劲,全力以赴冲刺下半年、拼出全年红,奋力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汕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