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只见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四通八达,村民安居乐业;阳光玫瑰葡萄园里,游客采果、拍照,笑语不断…… 近年来,布金村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优化环境、强化治理和发展富民产业等措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布金村小公园绿树葱郁。
党建引领优化环境 布金村以党建引领,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整治环境卫生、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等措施优化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 走进该村,处处可见红马甲忙碌的身影,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们深入街头巷尾,手持垃圾夹、垃圾袋、铁锹等工具,清理垃圾、清扫路面……大家边整治、边宣传、边动员,全方位、深层次地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各网格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冲在前、干在前,充分展现了“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为乡村环境增添了靓丽的风景。如今该村告别了“脏乱差”,大街小巷十分干净整洁。 该村在绿美生态建设中,坚持党员带头,营造植绿添绿的浓厚氛围。该村编制完成村“绿美地图”,明确村域内绿化重点区域,因地制宜谋划树苗品种和数量,通过“集体+个人”的方式做到应种尽种,合理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其中,公共区域由村集体统一栽种秋枫、香樟等抗风抗旱能力强的树种,同时由村集体统一购买无核荔枝、四季龙眼等经济果树,由村民自愿认领到房前屋后自行栽种、管护。今年以来,该村积极号召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返乡走亲干部、外出乡贤、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认捐认种,共开展“我们一起来种树”系列活动10余次,发动村民200多户,捐款7万多元。在“五边四旁”的适种区域共种植樟树、紫荆、樱花、荔枝、龙眼等树木2216棵,实现环境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惠民多重效益,营造全民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采访过程中,该村村民罗大叔高兴地对记者说:“村民过上了好生活,享受到了好环境,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如今,布金村处处环境优美,村里建起漂亮的白墙红瓦小楼房,硬底化后的村道四通八达,一排排白色的路灯散发着暖白色柔和的光,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小公园里花团锦簇……
布金村阳光玫瑰葡萄园一角。
强化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布金村积极探索“一核引领、三共三治”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致力营造党建核心引领、共建共治共享与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构建“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享治理格局,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村内和谐稳定。 该村依托“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禁毒“五网”滚动式排查及矛盾纠纷滚动式排查等措施,及时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局面。同时,充分利用民情地图、善美村居等数字化治理手段,常态化组织网格员巡查,深化社会管理。近五年来,该村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员作用,通过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230多宗。2012年至今,布金村保持12年全面实现“五不发生”的社会稳定良好局面。 该村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党群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村级卫生站、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级小型消防站、村级辅警室、法律顾问工作室等硬件建设逐步健全,在此基础上,规范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事项和基层公共服务清单,完善延时办理和全程代办制度,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近五年来,该村为群众代办计生、社会事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项近300件。同时,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社会志愿服务团队、社会热心企业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孤寡老人慰问、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等,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此外,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乡贤”“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大家学习好榜样;深化“一亲三心”“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为民服务活动,组织成立善美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队伍,弘扬助人为乐、守望相助的德治风尚,让群众受益其中。
村干部在布金村农业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农产品。
发展特色产业富民兴村 布金村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旺起来,村民富起来。 记者在该村农业服务中心看到: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一个个陈列柜整齐地摆放着布金香米、绿茶、青梅酒、客家擂茶粉等农特产品,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在中心内参观,该村干部化身“销售员”认真地向游客推介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是该村富民兴村的法宝。 该村坚持“党建+产业兴旺”措施,号召党员先行,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产业的能力。 在党建引领下,该村依托本村资源,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注册“布金香米”和“布金1号”阳光玫瑰葡萄品牌,并设计独具特色的“布金香米”产品外包装,突出生态种植、绿色、口感好的特点。同时强化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该村对接行业标准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力提升工作,借助供销系统的产销对接、金融资源整合优势,成功将“布金香米”打入市场。 该村还引进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地入股+农户就业+效益分红”的模式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产业,让全村140户农户参与其中,增加稳定就业岗位20个、分散就业岗位50至100个,实现本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带动户年均增收4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分红收益20万元。同时,该村依托基地发展观光采摘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该村通过多项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2016年的11.4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6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通讯员 汪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