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79|回复: 0

[海丰] 产业向兴 环境向优 生活向好——多维度领略海丰巨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20 17: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丰县,一个以激情奋斗和敢为人先而闻名的地方。
  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社会最直观的数据。1978年,该地区生产总值1.2亿元,2017年267.1亿元,2019年406.1亿元,2022年426.8亿元,2023年445.1亿元(初步核算数)……一组数据,见证了海丰县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水鸟之乡,海丰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紧紧围绕市委“三三四四”及县委“三三五”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创新驱动,聚力振兴实体经济,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收获广东百强县 ,广东省卫生县城,全省农业大县和40个产粮大县之一,商业建设行动国家级示范县,中国彩色宝石之都、中国气候宜居县、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试点等一连串光环。

   1101320 (1).png

  西视觉之海丰县城。
  产业向兴
  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123家
  工业企业关乎社会经济民生。2024年海丰县规上工业企业123家,1至8月完成规上总产值101.8亿元。其中:珠宝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6家,1至8月完成总产值22.52亿元,约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2.1%。
   1101320 (2).png
  网红直播推介可塘珠宝。

  近年来,该县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聚焦打造省级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着力构建“3+3+N”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积极提升主平台发展能级。该县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各类政策优势,为海丰产业转移主平台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持续推动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2023年将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面积由原来的3.25平方公里扩展至13.55平方公里。其中: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占地33.2平方公里,是深圳—汕尾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园内首饰环保集聚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9栋以及日处理量5600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设备,进驻生产企业30家;金山科技产业园占地37.8平方公里,是龙岗—海丰共建产业园区,含括海丰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产业园和省级高新区,现有落地建设项目88个、投资总额509.8亿元、建成投产项目有44个。
  全力推动主平台基础建设。目前,金山科技产业园已基本完成“七通一平”建设,海紫公路、铜马路口至北三环海紫路口路段、北四环路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学校、医院、体育中心、商住小区、商务大厦、停车场等生活配套基本齐全,正在加快推进第三污水处理厂、纵一路、纵二路、纵三路、莲花东路等项目建设。
  精心做好主平台招商引资。今年以来,该县联合深圳龙岗驻海丰帮扶协作工作队,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至目前,引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7个、总投资9.4亿元,成功推动上海和达签约落地、深圳创芯人落户投产,广州竞标、衡南森拉克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着力完善主平台运营机制。该县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构建管委会负责统筹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为园区企业提供各项政府政务服务,园区平台公司承担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管委会+中心+公司”管理模式,促进园区开发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和资源配置高效。

   1101320 (3).png
  汕尾市创芯人集团落户海丰生态科技城。

  环境向优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83%
  向绿而生,与绿美相依相伴,体现的远不止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它更切合了“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传统人文。
  近年来,海丰县以“明珠一号”专项行动为主抓手,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八大行动”提质增效,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绿美生态海丰。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83%,先后获得“中国水鸟之乡”“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国际重要湿地”等荣誉称号。
  镇村绿化扎实推进。全县14个镇(场)均成立绿美生态建设指挥部和绿美轻骑兵队伍,253个村(社区)均成立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推动全县超额种植乔木27.6万株、灌木12.6万株,完成绿美示范街道24条、绿美村级示范园203个、“绿美庭院”86个,打造口袋公园10个。
  绿美示范建设扎实推进。该县紧紧依托自然禀赋和资源本底,建成县级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2个、示范带2条。其中:完成大云岭森林公园生态修复示范点建设面积5456亩,莲花山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面积1292亩,建设风景林荫特色道路237.7米、凉亭1座;分别完成莲花山森林公园生态康养、“彩宝璀璨·滨海生态”林分优化提升绿美建设示范带1.5公里和7.8公里,让绿道、碧道更加融合,实现多道联通,形成穿山、连城、进村的优美绿色廊道。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扎实推进。该县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通过补绿增量、抚育间伐、林地清理等方式,完成林分优化3.15万亩、新造林抚育4.45万亩、森林抚育1.58万亩;全覆盖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438.4万亩次,有效整治松材线虫病1万亩。2024年,海丰县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获得省级优秀等次,陶河镇被列为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表扬单位。
  保护地建设扎实推进。该县持续擦亮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底色,营造红树林超千亩,严厉打击破坏湿地和捕鸟违法行为,广泛宣传科普候鸟保护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不断改善湿地生态面貌及状况,推动候鸟种群、数量实现持续增长。今年共记录到黑脸琵鹭436只,占全球数量的6.24%,创下了海丰鸟类保护区自2004年开展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5只。
  绿色通道品质提升扎实推进。该县按照“应绿尽绿,适地适美”原则,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绿化提升及绿道、碧道建设等工作,完成14条干道绿化提升91.58公里、种植苗木1.7万株,实现一路皆绿意、处处皆是景;完成大液河、东溪河、黄江河等4条“碧带增绿”,绿化提升18.3公里、新增种植乔木1233株,实现“绿树成荫、水鸟成群”。
  古树名木保护提升扎实推进。该县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三个一”责任制,完善建立全县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档案,推动全县125株古树名木实施挂牌保护、复壮修复、商业投保,尤其是将71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列入“林长+”保护范围,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率维持在100%,使这些古树名木成为“活化石”。

   1101320 (4).png
  汕尾绿美示范点——红树林公园。

  生活向好
  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61.48公里
  路通财通,生活向好。以往“难叫高螺渡,难走大湖路”的现象,已然成为了历史。
  近年来,海丰全力打好“建管养运”组合拳,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了“内通外连、通镇达村、入户进园”的路网格局。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61.48公里(县道224.1公里,乡道503.004公里,村道634.36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104公里,并于2021年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3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以“建”提速,优化农村路网结构。该县规划建设了一批融合生态、产业和旅游的特色路、精品路、致富路,大力实行路田分家、路宅分家,以路串景、依路造景,着力打造路域环境优美、地域特色鲜明、区域优势突出的景观走廊。2016年以来,完成农村道路硬底化145.8公里、“单改双”94公里,实现通1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100%硬底化、县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100%,全面畅通“微循环”、打通“大动脉”。该县用好用活革命老区政策,积极谋划争取补助资金,创新推行“县财政补贴、当地村民自筹、外出乡贤捐助、帮扶单位支持和‘一事一议’奖补”五方举措,累计筹措建设资金7.4亿元,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实资金保障。
  以“管”提效,改善农村路域环境。该县坚持以制度为保障,倒逼责任落实,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县级总路长,设立镇级路长14名、村级路长209名,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治,累计改造沿路危旧桥34座,建设安全防护工程362公里,以“路长制”促进“路长治”。坚持农村公路共管共享,建立县级统一执法、镇村两级协助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村民参与”的四级管控体系,实现农村公路执法效能最大化。该县还积极应用省数字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汕尾市“民情地图”“善美村居”等平台,开发适用镇村一级的公路网管理平台,定期督导平台招标、报监、许可和进度报送工作,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
  以“养”提质,提升农村路况水平。该县严格执行“1053”日常养护标准,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2023年投入县级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263万元,农村公路列养率、经常性养护率均达到100%。该县高标准建立一支由14名路政员、14名镇监管员和252名村护路员组成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同时,该县把日常养护资金、年度工作绩效与养护质量挂钩,切实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2023年,全县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平均值(PQI)达85.05。
  以“运”提优,畅通农村路运循环。该县以通畅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为依托,促使交通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开通县城公交线路21条,投入各类公共交通工具354部,实现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有机融合。大力实施公交惠民政策,为优抚对象办理乘车优惠卡2.73万张,每年补贴优惠资金410万元。此外,该县把农村公路作为“带产业、连基地、接市场”的基础工程,全力畅通莲花山茶、油占米等农特产品运输通道。2022年,乡道Y246线完成拓宽升级,打通可塘万亩油占米生产基地与国道连接“最后一公里”,推动各地特色农特产品走出农村,走出海丰,走向全国。该县还持续推动生态、文化等元素融入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规划建设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速美丽乡村、红色文化、绿美生态等资源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精心打造美丽经济交通廊道,“东方红城 农运摇篮”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470.6万人,接待过夜游客275.4万人,总收入24.1亿元。
 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洪笳荣
  (照片由海丰县委办提供)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为“河”美丽?——海丰黄江河治理成效巡礼
[汕尾资讯] 海丰县首届领航杯狮艺大赛开始报名
[汕尾资讯] “水韵墨彩”陈岳维写意花鸟画作品展在彭湃纪
[汕尾资讯] 温暖童“心”——海丰县红十字会开展“博爱送
[汕尾资讯] 可塘镇依法拆除1处违法建筑
[汕尾资讯] 迎春购年货 花满幸福年——海丰迎春花市暨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