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一敲,唢呐声起,麒麟就“活”了!“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摇动麒麟尾,海丰麒麟舞通常由两个人完成。”汕尾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永长说。
​2月1日,在海丰县彭厝围村,一场独具特色的麒麟舞在广场上拉开帷幕。矫健的麒麟活灵活现,伴随着配乐的轻重缓急,时而匍匐在地,时而腾空跃起……近几日,麒麟舞、滚地金龙等海陆丰虎狮在汕尾各地“炸街”,所到之处引得游客和市民连连喝彩。
数百年来,虎狮以其极具特色、丰富多变的舞蹈招式在民俗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睇虎狮”成为海陆丰人民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郭永长介绍,海陆丰虎狮是个统称,包含麒麟舞、盖仔狮舞、五福狮舞、狮猊舞、龙舞、象舞等30支民间拟兽类传统舞蹈。
其中,海丰麒麟舞是汕尾地区融武技、舞蹈、音乐和制作等传统文化于一体的武术表演,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郭永长接触麒麟舞已有三十多年时光,从10岁左右便跟随爷爷学习舞狮。“小时候看到老一辈在舞麒麟就很感兴趣,后来我也上手,一直舞到现在。”他说,如今自己更专注把技艺传授给徒弟,目的是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叶盛林是郭永长的徒弟,舞麒麟有近三年时间。他告诉记者,表演麒麟舞需要有好的武术功底,这样舞起来才好看。“没有武术功底就舞不出麒麟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郭永长解释,如果没有学习马步和手法,很难舞好麒麟。“一个麒麟头8斤多重,加上被子一共有10斤多,非常考验臂力。”
麒麟舞常和武术表演一同出现,包含了拳术、棍术套路表演,俗称“搬五彩”表演。这些表演动作紧凑连贯、一气呵成,场面热烈,极具观赏性。武术表演结束后,鞭炮在舞场响起,麒麟再次起舞参拜表示谢意,整场麒麟舞表演才结束。
在海陆丰虎狮中,麒麟舞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批。郭永长介绍,“一开始先有的麒麟舞和滚地金龙,后来才有的狮猊舞、象舞等。不像狮猊舞有紫薇星等别的角色,麒麟舞没有别的角色,只有一个头和一个尾。”
这个春节,郭永长所在团队行程很满,每日能表演5—7场。这当中有企业和村庄的邀约,也有官方活动。例如1月31日在海丰大湖镇举行的“玩转年俗乐翻天·请到海丰过大年”系列活动,他们就受邀去表演麒麟舞、罗山拳和棍术,希望通过这些表演能进一步提高麒麟舞的知名度,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
虎狮等拟兽类传统舞蹈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凝聚了海陆丰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今年正月初九、正月十二和正月十四,汕尾还将举办2025年“祥狮登高齐献瑞”海陆丰虎狮汇演——海丰县首届领航杯狮艺大赛,届时将有来自全市30支民间拟兽类传统舞蹈队伍同台竞技,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