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25-2-12 11:47 编辑
由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所限,过往规划中的汕尾都是边缘角色。如2017年广东沿海经济带规划,汕尾是“战略支点”;2019年广东构想“一核一带一区”,对汕尾并未提出更多具体意见。直到去年获批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重新审视了区域经济问题,汕尾际遇才有了改观。
去年广东发布五个都市圈规划,虽然汕尾基本被“挤出”五大都市圈范围,但深圳都市圈规划前言提到“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和汕尾部分区域”;汕潮揭都市圈规划“三环五射”中有“潮普至河源、汕尾协作轴”。与规划相伴的“百千万工程”同步铺开,深圳成了汕尾的“援力之城”。
深圳携手汕尾建设1个市级产业园区和4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如毗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汕合作拓展区,规划建设天星湖智造产业园、金山科技产业园,引进上海和达、创芯人(新能源汽车配套)、中科兴业(新材料)、滁州新意控股(智能制造)等企业落户投产。
深圳某精密模具注塑公司,在深圳经营23年,现回归汕尾投资建厂,进驻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未来预计年生产各类注塑件2000万件、提供500-600个就业岗位。
依托深汕合作区优势产业及毗邻优势,汕尾传统产业珠宝、农业等集群在努力转型;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等产业在等待起势。此外,汕尾还想搭上广东未来产业顺风车——目前汕尾已并网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去年海上风电发电量约56亿千瓦时。
以海上风电为牵引,汕尾吸引中广核、华润、明阳、深能源等龙头企业入驻,去年海工装备制造业产值超130亿元。今年以来,汕尾集群发展海上风电和装备制造,引进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19个、投资额数百亿元。
去年汕尾高新技术企业达110家,较上年增加34家,增速44.7%,增速全省第一。人随产业走,去年汕尾兑现人才专项资金4285万元,招引硕博研究生478人、大学生1.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94人。上述数字意味着汕尾常住人口趋势扭转,含金量尚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