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371|回复: 0

[民生] 小伙粪便中惊现两米多“巨虫”!直呼“再也不敢乱吃了”,医生提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伙小吴(化名)是个“资深美食品鉴家”,两个月前,他曾去外地出差,便常趁着休息时间去寻觅当地特色美食。在众多佳肴中,小吴最喜欢的是生鱼片,他每周都得吃上几回。

可自回杭后,小吴总感觉脐周部隐隐作痛,就像有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肚子里捣乱,胃口也大不如前。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小吴在排便时竟还看到了几条白色的带状物,这可把他吓坏了。自此,小吴辗转多家医院,均怀疑是寄生虫,但不能完全确诊,他便网上自购了肠虫清。

服用后,虽说已连续几天在大便中没看到白色虫子了,可腹痛依旧时断时续,在朋友建议下,小吴这才来到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一科就诊。接诊的黄谦主任医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虫虫克星”,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与寄生虫的“拉锯战”。

当得知小吴在几个月前吃过生牛肉和生鱼片后,黄谦主任医师马上联系检验科对小吴的粪便进行镜检。

b2318f8a869f4c94a7b1e81e1198ecec.png
杭州市西溪医院供图

检验科主任技师潘克女接到标本后,发现小吴的粪便中有一条正在蠕动的白色带状虫体,随后对粪便和虫体进行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吴的粪便内含有大量虫卵,将虫节片进行墨汁染色后,最终确认是牛带绦虫孕节——而当时小吴所见的,粪便中扭动的“面条”,牛带绦虫的节片。

黄谦主任医师分析,可能就是因两个月前那顿美味的生鱼片,才让绦虫成了小吴体内的“不速之客”。

如何应对这场“虫虫危机”?黄谦主任带领团队迅速制定了排虫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刘的腹痛逐渐消失,大便恢复正常,那些白色带状寄生虫也终于被赶出了他的身体。

据潮新闻记者了解,最终小刘体内排出的虫体长度达到2.73米,而在看到这些弯弯曲曲如拉面样的虫体后,小吴也后怕不已,并直呼:“再也不敢乱吃了!”

38896ab837fa444298e66f2c5c036daf.png
杭州市西溪医院供图

黄谦主任医师介绍,绦虫是一种狡猾的寄生虫,它们喜欢在未充分烹饪的食物中潜伏,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肠道内安家落户,引发各种不适。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寄生虫,其成虫身体扁平呈带状,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状,其长度可由数毫米至数米不等,虫体分成头节、颈节及体节,体节又分为幼节—成节—孕节,成熟的孕节片会自然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

“我国最常见的是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潘克女主任技师解释,它们会通过未煮熟的猪、牛等食物进入人体,主要寄生在小肠,可引起腹部不适、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肛周瘙痒等症状,猪带绦虫幼虫也可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等部位,引起囊尾蚴病。

由于某些地区居民有生食或食半生肉类食物的饮食习惯,会因吃了生肉或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牛肉或内脏而感染;而在并无吃生肉习惯的地区人群,多因未煮熟食物或用切过生肉的刀、砧板再切凉菜或熟食感染了囊尾蚴而引起感染。

b5f7e9cb0a294d9a9e2e53db484fb3f9.png
杭州市西溪医院供图

如何预防寄生虫感染?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黄谦主任医师提醒,谨防“病从口入”,尽量不吃生食,尤其是肉类、鱼类和海鲜,在吃火锅或烧烤时,不要为了追求新鲜,稍微煮一会就从锅里拿出来。

与此同时,切生、熟食物的刀具和砧板要分开,夹生、熟食物时要使用单独的餐具,避免交叉污染。

此外,也得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接触土壤、动物或粪便后,要彻底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等不良习惯。若出现腹痛、腹泻、腹部不适或在粪便中发现白色条带状、蠕动的物体等疑似寄生虫感染的症状,请立即就医。
来源:潮新闻

楼主热帖
[热点资讯] 小伙粪便中惊现两米多“巨虫”!直呼“再也不
[城事报料] 关于“客韵新城·活力陆河”2025陆河县元宵音
[热点资讯] 家门口成“狗公厕”,女子喷驱狗剂却被犬主告
[城事报料]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最新通告...
[热点资讯] 在泰失联模特杨泽琪已回国,家属确认其平安
[城事报料] 最新!人事任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