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同心反诈 陆丰公安提醒(4)|家长们小心!有人冒充老师收钱
警民同心反诈 陆丰公安提醒 家长们小心!有人冒充老师收钱 谨防冒充教师骗局 不透露 不点击 不轻信
现在的微信群、QQ群已经成为了家长、学校,老师、学生的必要沟通工具。本来是方便大家的好事,却有骗子混进班级群,冒充“老师”来收取“费用”,不知情的家长纷纷积极主动地进行转账,殊不知其早已深陷骗局。
案例示警 近日,辖区一中学的E老师发现其所带班级的QQ群里有一个和自己相同头像、昵称的人,冒充自己的身份发布了收取学习资料费54.5元的假消息,并不断催促家长尽快缴费,不少家长信以为真,直接按照要求在群里转账给对方。直到E老师出来辟谣时,已有15名家长转账共计817.5元,随即E老师立即报警 。
套路解析 第一步: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第二步:进群后,骗子会暗中观察,复制老师的头像和昵称,掌握老师的活动规律,为实施诈骗做准备。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骗子会瞅准时机,利用时间差发布各类缴费信息或不明链接,要求家长尽快完成转账,如果不仔细辨别,很容易上当受骗。 第三步:为了更逼真,骗子甚至将多个账号混进家长群,在“假老师”发出收款信息后再用“假家长”的账号回复“已转”“已支付”等消息“带节奏”。
注意!这样设置有效防骗
第一步:设置进家长群的关卡 群管理员要加强对家长群的管理。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群,群管理员通过设置“加群验证”防止骗子进入家长群,家长进群后,需要按要求修改自己的昵称,便于管理。微信群请务必将“群聊邀请确认”开关打开,并且群管理员应当严格审核申请人身份,避免骗子浑水摸鱼入群。QQ群管理员可以在“群聊设置”里,点击“管理群”,对“加群设置”的三个功能选项进行设置。假如所有家长已经入群,可以将群设置为“不允许任何人加群”。 第二步:把真老师标注明确 我们可以通过给真老师设置昵称的办法把群里冒充老师的人筛查出来。微信群的显示规则是:备注优先于群昵称。而QQ群是群昵称是优先于备注,但只要你点开老师的头像看一下具体信息,也是能准确根据备注区分的。 第三步:拉长时间线+核实 家长们在家长群看到有“老师”发布收费信息时,不要急着缴费,可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与老师本人核实信息真伪,避免被骗。
警方提示 如果你是老师,须谨记 加强学校家长群等各联络群管理。 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除出群。 提醒群成员谨慎发言,不乱发、乱点链接。 遇涉及孩子重大问题时,尽量通过电话或家长会、当面告知的方式联系家长,避免将孩子隐私信息发至群里。
如果你是学生,须谨记 收到同学、好友通过QQ等社交软件发来的借款、代付等请求时,一定要与对方电话或者当面核实,切勿直接转账付款。 如果好友、同学与你视频聊天,可以通过互打手势确认或制定行为动作进行辨认,防止遭遇AI视频换脸诈骗。 如果发现个人QQ等社交账号被盗,应及时找回账号并提醒亲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 遇到同学、好友的求助,可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征得同意。遇紧急特殊情况及时报警。
增强防范意识
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若遇到诈骗 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 110或96110(全国反诈专线) 来源:平安陆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