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宽阔的河畔,一只蝎子正焦躁而急切地徘徊着。它望着那湍急奔腾的河水,满心皆是无奈。它深知自己不谙水性,然而对岸,却有着它心驰神往、渴望抵达的远方。
恰在此时,一只青蛙正悠然自得地在河中嬉戏,它的身姿轻盈,仿佛与这河水融为一体。蝎子见状,急忙大声呼喊起来。青蛙闻声,摆动着灵动的四肢,迅速游到岸边,眼中满是疑惑,轻声问道:“你唤我何事呀?”蝎子满脸写满了恳切,语气急切地说道:“我欲过河,可这河水于我而言太过深邃,我根本无法泅渡。你能否驮我至对岸?若能顺利抵达,我定当好好酬谢你。”
青蛙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的光芒,它上下打量着蝎子,郑重地说道:“你可是毒蝎子!倘若我背着你,游至河心时,你突然蜇我一口,那我岂不是要葬身于此?”蝎子赶忙摆手,信誓旦旦地保证道:“绝无此事!你仔细想想,若我在半途将你蜇死,我自己也会坠入河中溺亡,这种损人不利己之事,我怎会去做?”青蛙思索一番,觉得蝎子所言确实在理,心中的顾虑便渐渐消散,于是点头答应驮蝎子过河。
青蛙小心翼翼地让蝎子爬上自己的脊背,而后缓缓向河中央游去。起初,一切都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然而,当它们游至河心时,青蛙突然感到背上一阵钻心的剧痛,仿佛有一把利刃刺入身体。它惊恐地回头,只见蝎子高高翘起尾巴,将毒刺狠狠扎进自己的后背。青蛙又惊又怒,声嘶力竭地喊道:“你为何要如此?你不是答应过我不会蜇我吗?”蝎子却冷冷地回应道:“我本就是恶毒之辈,蜇你乃是我的本能,我难以自控。”最终,青蛙和蝎子在挣扎中一同沉入河底,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之中,仿佛从未在这世间出现过。
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切不可对本性恶劣之人毫无保留地释放善良。就如同这只蝎子,恶毒已然深入它的骨髓,即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恶念,必然会做出伤人之举。
在异乡的土地上,有一人被要求配合一群人去做一件充斥着形式主义的事情。那群人提出要求,让此人乖乖配合,既不可反抗,也不许有怨言,顺从地将篮子交给他们,并告知此人次日去办公室便可取回篮子。此人思忖着,这群人所从事的职业本不应有欺骗他人的行径,理应值得信任,便应允了下来。
然而,次日此人前往那群人的办公室,却不见一人踪影。询问周围之人,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出任务去了。许久之后,再次询问,又被告知正在开会。时间就在这毫无意义的等待中悄然流逝,直至下班时分,再去询问,得到的回复已是他们下班了。
这究竟是为何?其实道理简单明了,“有错入没错出”,那些所谓的“出任务”“开会”,不过是他们避而不见的托词罢了。说白了,这一切皆是蓄意为之,他们已然违背承诺,之前的话语如同飘散的烟雾,毫无价值。当初他们和声细语地哄骗老实人,实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归还篮子。由此可见,对于那些毫无信用之人,他们的嘴与屁股又有何区别?说出的话根本不足为信。
这件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千万不可轻信品行恶劣且毫无信用之人。他们本就是心术不正之徒,一旦我们轻易展现出善良,就极有可能遭受他们的伤害。
同样是围绕“一个篮子”发生的故事,在我们这里,一位中年大哥的做法堪称明智之举。当时,一群人将大哥团团围住,要求他配合工作。而这所谓的“配合”,实则是让大哥交出手中的篮子。大哥从心底里对这群人极度不信任,于是双手紧紧攥着篮子,分毫不让。
那群人见状,显得颇为无奈,但仍使出惯用的哄骗手段,妄图让大哥就范。他们言辞恳切,天花乱坠地描绘着各种虚假承诺,然而大哥定力十足,面对这般糖衣炮弹,始终不为所动,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篮子。
几番周旋之后,那群人无计可施,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哥带着篮子安然离去。这场围绕“一个篮子”的博弈,以大哥的坚守宣告结束。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知,面对本性邪恶之人,切不可轻信他们口中的任何话语,那些不过是迷惑人心的虚妄之言。一旦我们心生怜悯,表露出哪怕一丝心软,选择相信他们,甚至向其伸出援手,换来的必将是他们的背信弃义、恶意欺骗,乃至对善良之人的无情伤害。就如同那只毒蝎子,全然不顾自身生死,也要在过河途中蜇死驮它的青蛙,将救命恩人置于死地。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恶劣的本质难以改变,他们永远是邪恶的化身。不要天真地期待他们会“悬崖勒马”,这种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幻想他们“浪子回头金不换”,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已。若盼着他们能突然“良心发现”,那简直比让顽石点头还要艰难,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只有当太阳从西边升起时才有可能发生。 |